曹操面露悅色:“不愧是咱們的【白地将軍】,智勇雙全,敢打敢拼,斷敵糧草,滅敵士氣,揚我軍威,必須重賞。”
跟同期其他諸侯相比,在糧草供應方面,曹操很占據優勢。
自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采納棗祗、韓浩等人建議開始,曹操便開始在許都實行屯田制。
屯田自古有之,并非曹魏的發明,但是卻是曹操讓屯田制成為一種正式的經濟和社會制度,大規模實行。
在許都實行屯田制當年,就收獲了約百萬斛榖。
由于第一年許都試運行的結果超出想象的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下令自己所管轄區域内的州郡都實行屯田制(民屯),後來又大力推行軍屯,這也保證了曹軍的軍糧供給,同時減輕了農□□糧的沉重負擔。【注1】
再也不用像曹操起兵初期,缺乏軍糧嚴重,程昱甚至提出‘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的點子,不僅傷害民心,也損害曹軍威望。【注2】
賈诩:“丞相,漢軍軍糧被搶,想必短期内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不如率軍北上,抗擊袁紹,保護許都大本營,趁機滅了袁紹,奪得北方四州,擴充實力,到時候南方諸郡,望我兵強馬壯,地廣民富,不用攻打,盡皆望風而降。”
“大哥,劉協向來懦弱,眼下軍糧被搶,就算給他十個膽,他也不敢主動出兵,但是北方袁紹,擁兵十餘萬,兵強馬壯,文臣武将衆多,不容忽視。”曹仁也提議說道。
“丞相,敵人糧草被搶,士氣受挫,眼下正是消滅劉協的好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咱們應該趁機圍而不攻,他們彈盡糧絕,自然會投降或者迎戰,可一舉消滅。”郭嘉建議道。
......
看到雙方僵持不下,曹操皺了皺眉頭:“退兵之事,容我再考慮考慮,今日就商讨這裡,大家也早些回去休息。”
等着用完晚餐,曹營軍令官進來詢問曹操今晚的‘口令’,曹操看到桌子上的雞肋,便告訴今晚的口令是‘雞肋’。
楊修得知今晚的口令以後,便回到營帳,讓一同随行的軍士收拾行裝,免得到時候慌亂無狀。
夏侯淳見狀便問其故,楊修便自作聰明地告知:“以今夜号令,便知丞相不日将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丞相必班師矣。”【注3】
楊修是東漢末年三大豪門士族【弘農楊氏】出身,平時也比較聰明,辦事非常妥當,夏侯淳非常相信他的判斷,便讓将士們都提前收拾行裝。【注4】
曹操見軍中人人盡皆收拾形狀,便詢問何故,得知緣由,頓時大怒,當即傳喚楊修至軍帳。
“軍中多有收拾行裝,準備退回中原者,可是皆因汝之故?”曹操詢問楊修道。
楊修并未看出曹操平靜的表情之下是難以壓抑的盛怒,略帶驕傲地回答道:“應該是的,因為我聽聞今晚的軍令是雞肋,便讓與我随行的軍士一起收拾.....”
看到曹操逐漸溢出眼眶的殺意,楊修的語氣也逐漸變得沒有底氣起來。
“汝竟敢亂測吾意,擾亂軍心,實乃大罪,刀斧手,給我把他拉出去斬了!将他的首級懸挂在轅門外面,以儆效尤。”曹操怒聲說道。【注5】
【過慧易夭呀,楊修,真是太可惜了。】
【聰明反被聰明誤!】
【叫你顯擺,叫你張揚不知收斂,這會命沒了吧。】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注6】
【處處顯擺自己的聰明,招來嫉妒,這算不得聰明。】
【故意讓别人看到他的聰明,反而是一種愚蠢。他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蠢死了!】
眼看刀斧手就要把楊修拖出去斬首,郭嘉急匆匆地進入軍帳中。
“丞相,且慢!”郭嘉聽聞曹操傳喚楊修,便得知楊修肯定命危,趕緊前往救急。
同朝為官,誰是什麼性格和秉性,大家心裡基本上都很清楚,更何況郭嘉這種聰慧至極的人呢。
“平日裡他口無遮攔,大放厥詞,吾都忍了,眼下正是與敵軍對峙的關鍵時期,如此惑亂軍心,實乃罪不可恕。”曹操跟郭嘉抱怨說道。
郭嘉:“丞相,楊修雖然有過,但是念在他是初犯,且平日處理軍中事物妥當圓滿,饒他一命,相信有了這次教訓,他日後定會改過自新,楊修的父親,乃【弘農楊氏】當中的傑出代表,定會感謝丞相的寬容大恩。”
經郭嘉一提醒,曹操也恢複了冷靜。
【弘農楊氏】跟【汝南袁氏】一樣,亦是四世三公,楊彪也深得朝廷和世人敬重,倘若得罪了楊氏,等于得罪一大批士族人才。
他曹操四處宣揚自己求賢若渴,求的大賢基本上都是這些人,現在荀彧已經走了,再把楊氏得罪了,世人再給他扣一頂小肚雞腸、嫉妒賢才的帽子,誰還會投靠他曹操呢?
眼下他已經沒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王牌,再沒了禮賢下士的名聲,日後怕是更不好混。
曹操心想多虧郭嘉提醒,要不他真是鑄下大錯。
“今日看在奉孝面子上,且饒你一命,日後休再犯渾。”曹操說道。
“謝丞相不殺之恩。”楊修說完向郭嘉投去感激不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