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面容清貴,目光溫和地看着荀攸道:“你可知我當初緣何棄袁紹而投曹操?”
“緣何?”荀攸問道。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家世顯赫,兵強馬壯,名望很高,攀附他的謀士武将衆多,但他優柔寡斷,自負驕傲,缺乏決斷,曹操雖出身宦官,勢力相對弱小,但是他善于用人,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他以匡扶漢室為名,廣羅天下英才。”荀彧說道。
荀攸:“曹操年輕時的确算得上英雄豪傑,想當初他為了拯救漢室,借王允七星寶刀獨自一人前往刺殺董卓,刺殺未成,後來又在天下人面前揭露董卓惡行,同時在陳留起兵,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中興漢室,後來董卓被滅,他親迎漢獻帝。”
荀彧:“沒錯,起初就是因為他想興漢室,所以我才不顧他勢力弱小,盡力輔佐,但是現在來看,曹操興漢室是假,借機竊取天下倒是真的。咱們【颍川荀氏】雖然不是帝王之後,但也是書香門第,三代為漢朝效力,以仁義道德為立世之本,絕不能助纣為虐,做一些違背祖宗家訓的事情。”
【颍川荀氏很牛呀,不僅僅是書香門第這麼簡單。】
【颍川荀氏是大儒荀子的後代,是韓非子和李斯的老師。】
【荀彧的祖父荀淑品行高尚,學問淵博,許多名仕都願意主動跟他結交,‘談笑有鴻儒,往來不白丁’【注1】,他教出來兩個學生,都成為名仕,位列三公,他為官期間不畏權勢,勇于進谏,名聲大噪,被時人稱為‘神君’,他有八個兒子,時稱‘荀氏八龍’,每個孩子都非常出色,這個稱呼相當于現在的‘全國傑出青年’。】
【‘荀氏八龍’之中,荀彧的父親荀绲和平原相荀爽又被稱為‘二玉’,荀爽曾經跟王允密謀刺殺董卓,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突然病故。】
同為荀氏後人,荀攸自然站在荀彧這一邊。
“叔,咱們家世食漢祿,對漢王室感情深厚,但是現在曹操勢大,咱們勢微,您最好不要表現得太明顯,有些場合咱們還是要應付一下,要不然以曹操多疑的性子,免得給咱們家惹來殺身之禍。”荀攸提醒說道。
荀彧:“自從漢獻帝離開以後,我幾次請辭,曹操都未應允,不過就算留我在軍中,我也絕不再獻一計。”
荀攸聽後面露憂色,心中不禁擔心自己堂叔的安危,也擔心自己一家的安危。
荀攸思忖片刻後說道:“堂叔,咱們不如逃離曹營,去找皇上。”
“我正有此意,隻是曹操現在将咱們看得很緊,必須得想好計策,萬無一失才可。”荀彧說道。
“是!”
荀彧:“在沒有想到萬全之策以前,切忌不能透露半點。”
“明白。”
***
曹操跟郭嘉說道:“奉孝,今日一戰,你有何看法?”
郭嘉面龐英俊,目光清澈深邃,筆直而站,“回丞相,雖然劉協入駐荊州一年,但是網羅了諸葛孔明、蒯良、關羽、張飛、馬騰、王子服等人才,他們與其他割據勢力不同,沒有着急對外擴張,而是休養生息,秣兵曆馬,奉孝認為他們不是懦弱,而是暗藏野心,某圖長遠,不容小觑。”
曹操點點頭,“諸葛孔明是何人也?”
“司徒水鏡的徒弟,被稱為【卧龍先生】,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自比管仲樂毅。”郭嘉說道。
夏侯淳冷哼了一聲:“這人好大的口氣呀,管仲樂毅乃是千年難遇的賢臣,他就是一個鄉野村夫而已,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了。”
“我看不過是自吹自擂,博個名号,好給自己謀一個好去處而已。”曹仁說道。
夏侯淳:“倘若真有如此大才,不早就聞名于世了,還會一直躲在山林裡。像丞相和袁紹這樣的大主公都不願收留他這個藉藉無名之輩,他也就隻能去投靠懦弱傀儡皇帝了。”
曹純:“那日如果我的【虎豹騎】在,他們絕對逃脫不掉。”
曹操沉思了一會兒,“對方到底是自吹自擂,還是有真才實學,時間會告訴我們,我們不能怯敵,亦不能輕敵。”
曹操巡視了一周,發現荀彧和荀攸都沒有來,便詢問道:“荀彧人呢?”
郭嘉趕緊說道:“回丞相,聽聞剛剛士兵來報,文若兄偶感風寒,所以沒來。”
曹操冷哼了一聲,“感染風寒?叔侄倆還能一塊兒感染風寒?我看他就是故意的。”
“肯定是故意的,我早就看荀尚書不順眼了,他不就是仗着自己出身名門世族看不起咱們這樣的。”曹純說道。
“丞相,自從去年開始,他就經常托病。這次如果不是丞相強烈要求,恐怕他還躲在許都不出來。”
曹操回想起了白天的一幕,“奉孝,白天你看到了嗎?荀彧不讓荀攸談論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