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定道雖然比不定道要好點,但隻是好了一點,因為它的軌道一半固定,一半亂飛。
謝明溪拍了拍額頭。
好家夥,方媛姐這是連她都不放過啊。
明明她沒有參與群毆,觀戰也有懲罰啊?
下面有不少同學都認出了這是半定道星軌。
“溪溪姐,你能行嗎?這可是半定道星軌。”
謝明溪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隻是輕飄飄來了句,“可以試試。”
“切!”簡在野一個白眼險些翻到天上去。
聶小魚對着他的腦袋就是一下猛拍,“你切個屁,好好聽講!”
“小魚,我就搞不懂了,為什麼你老是護着她啊?”簡在野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面露不甘。
聶小魚冷哼一聲,“不護着她,我難道護着你啊?”
簡在野一聽,立馬來勁了,“那你護着我呗。”
“滾!”
就在兩人拌嘴之際,謝明溪已經拿出了工程算筆,“我大概懂了。”
原本還在看二人小品的衆人一聽,立馬打起了精神。
“大家仔細看。”
已知該半定道星軌已完成整體軌道構建,現需要對其進行檢驗核算,而檢驗需要用到P4模型。
P4模型由Z01、Z05、Z15拟算模型組成。
其中Z15中軸發散數據模型對檢驗起到決定性作用。
因為它能夠幫助星軌測算師檢測出星軌是否存在軌道傾斜、偏航的情況,并能夠對其進行數據矯正。
檢驗核算半定道星軌最大的難點,就在于如何捕捉那一半亂飛的變道星軌段。
變道星軌段,簡稱變軌段,特性是可移動,往往分布在飛行器密集且道路複雜的星域,由星軌測算局下分的星軌調度集群組進行統一調度。
如何檢驗變軌段的具體數量,以及确認變軌段交彙必經點,并進行連接,最後完成半定道星軌的整體檢驗核算,這是個大問題。
但如果用好Z15模型,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謝明溪看了眼教科書上的案例,心無旁骛地開始下筆。
在如何檢驗變軌段的具體數量這個難題上,她首先用到了Z01和Z05拟算模型,試探性地算出兩條會根據在軌量調節方向的變軌段。
然後找到它們的理想交彙點,并将Z15拟算模型固定在此。
接着在Z15模型強大發散性的牽引下,它開始無限尋找可與它相連的星軌段道。
衆人仰着頭,看着Z15模型在空中無規律地轉動,快速捕獲Z01和Z05拟算出的星軌段道,并一條一條地将它們與自己緊緊相連。
在無數段道的拉扯下,Z15也在進行自身位置的微調。
圖紙上的記錄器開始瘋狂記錄拟算出來的軌道,大概過了五分鐘,Z01和Z05停止了拟算,而Z15模型也同步完成了對所有軌道的捕獲,最後固定在一個點位。
緊接着記錄器給出了最後的數據。
該半定道星軌共八條變軌段,變軌中軸點為以第三航道中心做發散的(-243,478,283),單位為光流。
數據出來後,謝明溪将變軌中軸點與固定的星軌段道進行連接,便開始借助整體P4模型,對半定道星軌做最後的拟算布局。
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快十分鐘。
當最後一個數據躍然紙上,她終于完成了對這條半定道星軌的檢驗核算。
但現在還不是松懈的時候。
謝明溪調出一頁空白圖紙,找到拟算輸入框,将檢驗核算的數據輸入其中。
數據進入圖紙系統後,就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在圖紙上緩緩鋪展開來,成為了一條完整的半定道星軌。
她将第一頁已經完成整體軌道構建的半定道星軌,與第二頁拟算出來的軌道,拖拽到同一圖層,進行重合測試。
結果很理想,兩張星軌圖紙完全重合。
這也就意味着,拟算檢驗數據無誤,該軌道構建真實有效,可應用于實際操作。
這下,謝明溪終于松了一口氣。
等她回過神來,向台下看去時,吃了一驚。
所有人無一不是滿臉呆滞,嘴唇微張,眼睛眨都不帶眨。更有甚者,手中的工程算筆直接脫手,掉在了桌上。
那一點聲音,在這偌大的教室回響,氣氛詭異到了極點。
謝明溪看着他們的表情,心中頓時升起了不好的預感。
“你們是看感動了?還是不敢動?”
或者說根本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