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芙蓉明月 > 第10章 講解治水,長燈供福

第10章 講解治水,長燈供福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暴雨傾盆,風聲如刀。

裴越執傘走出禅房,在暴雨中遠眺旻山鄉,這場暴雨摧毀了之前洩洪排水的成果,江河被灌滿,泥沙俱下,黃水肆意流淌,連成浩浩湯湯的一片。

他靜靜站了片刻,直至一旁的驚蟄勸道:“殿下,雨太大了,且回吧,不然靴襪要濕了。”

裴越這才回神,轉身就走,繼而在禅房的書案上鋪開一張白紙,繪制起旻山鄉的山河分布圖來。

盧瑾瑜一下子明白了他的心思:“殿下可是想效仿李冰蜀地治水,乘勢利導,因地制宜,根治水患?”

“根治水患?”災民們一聽這幾個字,雖身子忍着不動,但眼神幾乎要将案上那張輕飄飄的紙盯得燒出一個洞來。

“娘,什麼是李冰蜀地治水?”這時,男孩不大不小的聲音在禅房響起,清脆如啷铛玉石,蕩擊人心窩。

男孩的娘親不懂這個典故,她搖了搖頭,右手輕輕地撫上了男孩頭頂,一雙眼睛朝裴越望了過來。

不單這雙眼睛,所有災民的眼睛,都像會說話似的,帶着求知的渴望,向裴越望了過來。

裴越微微一窒,旋即站起身道:“李冰蜀地治水的故事,我在…私塾讀書時,老師曾經給我講過。”

他的嗓音似松風雪月,清冽淡雅,入耳安甯穩重:“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秦欲統一六國,時謂‘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定矣’,昭襄王有意将蜀地變為軍事糧倉。然蜀山險,岷江高懸,水勢兇猛,河道狹窄,常于灌縣決口;而岷江發源于蜀北岷山,自平原西側向南流,江水沖出山口之際,又為東岸玉壘山所阻,以緻蜀地西澇東旱,生靈塗炭。昭襄王遂派李冰為蜀郡太守,令其根治岷江水患。李冰欲将岷江一分為二,引江水東流灌溉平原,決意鑿穿玉壘山……”

男孩聽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發問:“鑿穿玉壘山?可是用火藥炸開?”

“秦時未有火藥,李冰父子與民衆先用大火燒山,而後潑上冷水,以使石頭崩裂疏松,利于開鑿,曆經八年艱苦,才将玉壘山鑿出一個闊六丈、高十二丈、長二十四丈的山口,取名寶瓶口,但因岷江東岸地勢居高,江水仍難以流入寶瓶口……”

“啊?這可怎麼辦啊?”百姓們聽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面露憂色。

“李冰父子率人在離玉壘山不遠處岷江上遊以杩槎[1]截流,即以木樁紮制而成的三腳木架,内壓裝滿卵石的竹籠,多個排列成行堆放在江心,在迎水面加系橫木及豎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逐漸堆成一個如魚嘴般的狹長小島[2]。魚嘴将洶湧的岷江分隔為内江和外江,自此内江之水得以通過寶瓶口暢通流入蜀地平原。”

“太好啦!”“李冰真乃治水聖人!”百姓們頓時歡欣鼓舞。

裴越眼角眉梢都是淺淺的笑意:“這裡頭還有許多學問可供後人借鑒。李冰父子在蜀郡享譽盛名,蜀地百姓為之修廟立像,世代供奉,香火不絕。”

“祝大人可是借鑒了李冰治水中的學問,為我們旻山鄉想出了治水良方?”坐在門邊的青年忍不住開口問道。

裴越一頓,而後堅定地回答:“是。”

他這一開口,還未談及具體的治水之策,百姓們便已信了他十成十,仿佛根治旻山鄉水患已是十拿九穩。

坐在裴越跟前的老漢俯身一拜,雙眼飽含熱淚:“祝大人,您可一定要幫幫我們旻山鄉啊!我們也願為您修廟立像,世世代代供奉香火!”

“祝大人,幫幫我們!”“幫幫旻山鄉!”“願為您修廟立像,世世代代供奉香火!”災民們紛紛泣拜。

身為燕赤皇太子,裴越所受過的跪拜數不勝數,但今日十數災民們的這一跪,卻令他心潮難平。

百姓望官員,當真若稚兒望父母。

他們身後,每一滴滴答的雨點,淋濕了地面的煙塵,仿佛在叩問,人世間,多歧路,天不眷,人若何?

子女可養?爹娘可佑?獨行可堪受?

荀子說,人性本惡,但若不是被逼至絕境,人何至相食。

大多數人,隻要有瓦遮頭,有衣敝體,有粟可食,有藥可醫,便——天地逆旅,心有歸途。此身若蘆葦,仍願作舟橋。

如斯子民,怎忍他們受苦受難,怎拂去罩于他們雙眼的憂戚?

“快起來吧,你們這一拜,我受之有愧。”裴越微帶哽意,“途徑旻山鄉的大小河流東流入海,治理之策與蜀水之治有所不同,包涵建造水庫、挖深拓寬河道、疏通淤泥、裁彎取直、引水分流、涵養水源、貫通鄉縣排水渠道,若決心治理,須效法李冰數年如一日堅持不懈。而我奉命赴往各地核災治災,注定不能在滄郡長留……”

災民們聞言,目光中有千言萬語,卻如鲠在喉。

“但祝某在此保證,離開滄郡之前,我會将治水之方詳細講授于萬鄉正,協請遠鐘、微屏、茂華、平野四縣縣正及其治下能人志士群策群力、監督工事,并盡力籌劃經費以保障治水不辍。”裴越朝百姓們躬身一拜,眸光如日下長河般閃耀,“興水安瀾,乃汝之所願,亦為吾之所向。汝等晨炊星飯,不辭勞苦,堅不可摧,故祝某相信,他日重逢時,吾輩定能如願,得見旻山鄉山河換顔。”

“好!祝大人,我們相信你!”百姓眸中的光芒明亮得仿佛要将人吞沒、融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