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市井養老日常 > 第37章 增稅

第37章 增稅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點菽需不得多久。

九月初時,田官出巡,自豐縣下屬地由遠至近開征地稅,待得征收至大王村已是九月下旬,整村兒的田地都已種新種了一輪。

然九月中卻有府衙傳書,道公主薨謝,駿陽府轉屬誠王,誠王為謝天恩,取二成祿還聖上私庫。

誠王自然不會自個兒出錢還聖上恩,這二成祿便隻能駿陽府下屬地百姓替他出。

往日駿陽府農戶地稅三十取一,現下增二成卻不是以這三十之一的二成來算。

以老汪家總産一萬五千二百斤為準,今年四十畝地地稅就需得上繳一千五百二十斤,且這稅糧還不能以倒季的菽、賤價的番薯來湊數,因而如此增稅,怕是有許多農戶都得典糧換薯才夠吃到來年秋收。

再就是,農戶典糧價格可不比城頭糧店對外的售價,加之今年賣糧的農戶多,糧商收糧勢必賤價,如此一來,農戶的處境更加艱難。

文書一下,此事再無轉圜。

偏這文書是在畝産上報縣衙後才下的,便是那等勞錢推磨的鄉紳富戶也沒得法子減報避稅,大王村各戶更是維持不住豐收的喜悅,愁眉苦臉地排隊交糧,隻待田官離村才聚攏堆來抱怨誠王。

徐氏心頭也煩。

原本以錢抵糧,老汪家隻需補繳一千五百二十文,現在增收地稅,平白多花去三貫餘!

這三貫餘得叫老二家的磨十日菽才掙得回來,卻叫那新來的誠王嘴巴一張一閉,攤手就給收了去。

偏這話徐氏也隻能自個兒在心頭想想,不好叫村人聽去,不然該以為她這是在吹噓自家掙錢的本事。

心裡頭覺得煩的除了汪木匠和徐氏兩老口,當屬林氏最愁。

農戶日子過得緊巴,首當其害的便是二房做的菽乳買賣,先頭不知增稅,林氏磨了五十斤菽叫汪點德和汪會挑出去賣,結果該嫌少的量卻還剩了三十來方,待得第二日文書下發,便是她少磨了十五斤,也依舊剩了十幾方來。

天氣炎熱,一家子拼着命也吃不完這些賣剩的,徐氏拿了出去與親朋做臉,林氏心頭煩悶,便道:“要麼這營生先别做了?挑出去也隻換得回來豆子,再過些日子,十裡八村的普通人家怕是連豆子都拿不出來換了。”

汪點德也不想再去十裡八村的叫賣,琢磨着回頭還是去城裡看看,要能賣,便一日磨個二十斤賣去。

汪木匠聽過卻不決,轉頭問三房:“城中情況如何?”

商戶自然也有商稅,但行一百取二之法,着實算不得高,各處攤販則因利差不入商戶納稅名列。

“……今日蕙娘特意來檔口傳了信兒,說是府衙下了通告,令商戶改一百取四,攤販也自十月起行一百取二,按月計算,每月三十那日自行去戶所登記上繳,如若不從,依稅令量刑。”

說罷,陳氏也歎了口氣。

面攤子的盈收未受增稅影響,但行商稅一百取二,意味着每月得抽個三百多文與誠王,一月三百,一年便得三貫,這三貫往年都夠一家子嚼用了!

“我們這面攤子還好,蕙娘不是做着口脂生意?她是商戶,賣得一百瓶口脂就得白給誠王二十兩銀!怎恁貪心?!”

“蕙娘再有一旬便過門了,屆時算作農戶,該能少繳一半。”

徐氏還是憂心自個兒和瑛娘的買賣。

眼看十月要賣茶枯皂、桂花香露和那勞什子彩墨,那可是數百兩的進賬,增了稅一下就得去近九兩!而雜貨鋪子那頭轉手還要加了價賣,若因這增稅非要她們讓利才肯代銷,豈不是還要再損失一筆?

“瑛娘,你說那掌櫃的可會認契?”

瑛娘覺得章文德不至于毀契。

畢竟香露純利九百兩往上,便是增稅,一批香露在豐縣地界也隻少賺得十幾兩銀,更别提那顔料絕不可能隻售二三兩一扣,其中利益遠超得罪她來省的稅銀。

瑛娘憂心的是農戶增稅帶來的連鎖反應。

農戶一年盈收有限,更多的農戶種田隻能糊口,地稅增收,人口少的農戶勢必典賣田産以求來年少稅,人口多的農戶則會賣稻、麥換得菽、薯以求飽腹,屆時糧價下跌,糧商大肆低價囤糧,糧産不夠的農戶再想買糧必定會受糧商轄制。

若官府作為,那糧價可能還不會漲得太過,可一旦誠王不賢,上行下效,那糧價勢必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底層百姓若活不下去會如何?

典妻賣子、棄良從匪,更甚者揭竿起義、颠覆王權。

瑛娘不喜戰亂,但若非得經曆,也隻能提前準備,以全後路。

“阿爺,若咱村兒有人賣地,你幫我問問地價,我想買個五畝。”

“五哥,六哥,今年的桂花你叫那幾位哥哥幫我摘,隻摘夠一百瓶香露的量便停手,之後摘蓼藍,兩斤并作一文錢,攏共需得一千二百斤。再找村人幫忙摘栀子、挖茜草,栀子兩千斤,茜草根二千八百斤,都要曬幹的,咱村兒地界不夠便去其他村頭尋摸,總歸一斤算作一文錢,掙多掙少全看他們自個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