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做就做。
家中有踏碓,舂江米也廢不上什麼勁。
瑛娘泡了江米叫雲氏蒸熟了去舂,自個兒則從二房拿了些生豆來炒。
炒熟的黃豆幹吃着也香,瑛娘抱了手搖石磨來邊吃邊磨,玥娘、汪連看得也饞,以勞力換得一把,也吃着與瑛娘賣力磨豆,一日磨來,兩個小的也是叫不支聲兒了。
磨好的豆粉先裝陶罐存備,待得糍耙陰幹,瑛娘才纏了小林氏來燒兔子,順便架上一圈糍耙同烤。
諸事齊備,自然少不得叫徐氏拿了先頭買的紅糖來熬汁兒,徐氏雖口頭怪着瑛娘“頗費錢”,回屋拿糖的動作卻不見慢。
臨了晚間,一家子圍着火堆吃閑食,難免也說起了家裡頭的事兒。
“小老三不是相看好了?說定什麼時候過采沒?”
說起人生大事,平日厚臉皮的汪辰也不禁紅了臉,也就這會兒火氣熏着人顯不出,他才沒叫人看了笑話。
不過這種事兒也輪不到他開口,自有陳氏來與家裡說。
“方屠戶一家子都是爽利人,兩個小的沒意見,也就先叫先生幫忙看了日子,六月十四過采,十月初八迎進門,我也琢磨着這幾日跟家頭說,好叫爹娘知曉。”
汪木匠和徐氏先頭也算過日子,不過不知女方八字,也就算了個大概,既然那頭已經請了先生看過,這兩日定了也就成了。
“過禮可都準備好了?”
方家可不是十裡八村的農戶,過采自然不能備得像之前相看那個閨女那般薄。
且三房如今攢了不少錢,估摸着也能算到公中有多少,陳氏便盤算着與徐氏商量,過采的布匹都用昨年染好的棉絹,點心也換成城頭二百多文一籠的好貨,至于禮錢麼……不好越過小林氏,但她自個兒出錢貼補貼補,送一對幾兩的銀镯子也行。
陳氏心頭打着算盤,扭頭又看瑛娘去。
她可是聽着二房的得意好幾回了,說瑛娘為着以後大房日子好過,給二房長孫送了厚禮,可她卻覺着瑛娘不是那般小氣的,将來她有了長孫,瑛娘該也不會厚此薄彼。
不過這話可不好當着一家子的面兒說,免得叫瑛娘惱了,還怨她把話說破。
如此想着,陳氏便也收回了視線,樂呵呵與徐氏商量去了。
徐氏自然覺得可行。
跟屠戶結親,将來想買個好肉也能叫提前叫他家幫忙留一留,還有老徐家鹵貨的營生也少不得跟屠戶家往來,雖不至于便宜相送,但總歸不會叫那些把這法子學去的人搶先買了去。
不過陳氏願意自個兒貼補,徐氏也不會傻得拒絕,不然開了先河,以後四房兩個孫子可不好辦了。
“你自個兒有數就成。”
“行,那回頭過禮,娘也一起去呗?”
徐氏可不想再把手頭的活兒耽擱了,聞言擺了擺手,隻道:“過禮有你們做爹做娘的去就成,來日多的是見面的機會。”
“好。”
瑛娘見兩人商量完,忽而記起過采的禮除了布匹、點心外還得備上一雙鵝,便拉了陳氏,問:“三嬸,鵝打哪兒買?我沒瞅見過咱村裡誰家養了鵝。”
“鵝得去農集買,咋啦?你想吃鵝啊?”
瑛娘好吃可叫一家子看了個清楚,她這一問,陳氏便猜她是饞上了,憋着笑瞥了徐氏一眼,見她沒吱聲兒,也不禁砸吧了兩下嘴。
鵝肉緊實,加了腌菜、大醬,一鍋炖來好吃得緊。
瑛娘确是想吃,不過她問這話卻不光是為了吃鵝。
隻前幾回去城頭,她攏共隻進過農集一次,且那次去時候太晚了,農集裡頭能買着什麼稀罕物她也沒瞧見。
眼下她閑來遭嫌棄,倒不如去農集看看,若能尋得個什麼稀罕物,買來琢磨琢磨,吃也好、做也罷,總比日日閑得逗小子玩兒好。
說進城,瑛娘也不好空着手去。
拿了徐氏的簍子,裝了點刷過油的糍耙,再備上一小罐黃豆粉,好叫章文德拿回家去熬個紅糖汁淋着吃了嘗嘗味兒。
章文德确是沒吃過這等小食,還欲與瑛娘多聊幾句,卻見她頻頻往外看,隻得按下,問她可有别的安排。
瑛娘點頭,道:“想去農集看看熱鬧,章叔可知農集有哪些稀罕物?”
章文德也常去農集尋摸,鋪子裡最初代銷的東西多就是他從農集拉來的買賣,瑛娘一提,他便也來了興緻,“瑛娘稍候,我與你同去。”
鋪子裡自有夥計看着。
“行。”
農集早市才好尋摸好物。
這日沒得耽擱,瑛娘自然趕上了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