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走了一個時辰左右,清溪村到了。
扶着丫鬟的手下馬車,漁娘朝娘親走過去:“阿娘,過幾日等咱們回縣裡時,坐船回去吧。”
清溪村是通水路的。三條小溪從南山流下,在清溪村村尾彙聚成河流,一路流淌到南溪縣,彙聚到南溪中。
“待回去再說,你師娘好像有些不舒服,你快去瞧瞧。”
漁娘連忙過去孫家的馬車,見師娘臉色有些發白,先生有些着急地問來問去,師娘說了兩句不耐煩,推開他。
漁娘忙關心道:“師娘哪裡不舒坦?”
于氏皺着眉頭,一手捂住胸口,孫浔歎氣道:“昨晚你師娘就上沒睡好,早上又沒什麼胃口,坐馬車搖搖晃晃過來,她說心裡難受得緊,腦袋也發暈。”
漁娘猜測是暈車了,連忙扶着師娘:“咱們先回屋躺下歇息歇息吧,要是下午還難受,使人去白雲觀請李道長來家裡看看。”
于氏露出個笑:“哪裡好叫李道長跑一趟,待我歇一歇,下午就好了。”
林氏和阮氏都過來關心,見于氏還有力氣說話,估摸着問題不大,林氏道:“師嫂說得對,咱們先回去歇一歇。”
孫浔扶着妻子走在前頭,林氏和阮氏走在一旁,漁娘落後一步,梅長湖把小兒子往女兒懷裡一塞:“你帶着二郎先回家,我去地裡瞧瞧。”
漁娘接過她爹塞過來的弟弟,隻抱到大門口就把他放下了。
漁娘甩了甩酸疼的胳膊:“抱不起了,你自己走。”
“姐姐。”不想自己走。
“别撒嬌,沒用,我可不是爹,你說要幹什麼就幹什麼。”
賀二郎又扭頭望向平日裡伺候他的管事梅竹,伸手要抱。
梅竹看了眼闆着臉的大娘子,也不敢抱,隻好哄着他:“小主子,您自己走兩步,這會兒多走走,一會兒用午食時才能多吃兩口好吃的。上回您不是還說村裡的雞好吃嗎?一會兒後廚肯定會殺雞吃,您不想多吃兩口?”
賀二郎想了想,最終還是美食占上風,他終于舍得邁着粗壯的小短腿走起來。
漁娘想歎氣,這個臭小子,怎麼就這麼愛吃不愛動呢。
清溪村梅家。
當年梅家從淮安來到南溪縣,聽說清溪村的富戶張家賣地要走,梅長湖全盤接了下來。
梅長湖給銀子痛快,張家秉承着賣熟不賣生省事兒的想法,張家在清溪村這座二進的院子也賣給了梅長湖。
梅家在清溪村住了五六年,待到漁娘要開蒙讀書時,一家人才搬到縣城常住。
孫家和梅家關系親密,梅家住在清溪村時,孫浔夫妻倆每年都會來清溪村住幾個月,家裡常備着他們夫妻的房間。
漁娘去師娘房間裡看了看,屋裡都幹淨,洗漱的水盆毛巾、茶水等都備齊了,不用她操心,她陪了會兒師娘,見師娘要休息了才出門。
孫浔問道:“你爹去哪兒了?”
漁娘:“去地裡看糧食去了。”
孫浔笑道:“今年風調雨順,是個豐收年,去地裡走走看看也好,心裡舒坦。”
梅長湖此時心裡确實舒坦,從張家手裡買來的一百多畝地都是好地,今年又是豐收年,收成可好着呢。
“梅老爺,來看地呀。”
家裡小孫子來地裡送信,說是梅家人來了,白裡正正想去梅家走一趟,沒想到在地裡就碰上了。
梅長湖笑着跟裡正道:“裡正家的水稻長得不錯,一畝地總要比去年多收兩鬥吧。”
裡正咧嘴笑:“能的,能的。我正想找梅老爺說呢,今年村裡豐收,糧食收得多,想往外賣些,托您幫着問問價,别叫大家夥兒吃虧。”
“應該的,過幾日我叫管家去各家糧鋪裡打聽打聽。”
“哎,那我就替大家夥兒先謝過梅老爺了。”
“裡正别客氣,我家雖是外來的,在清溪村住了許多年,又生了孩子,咱們都是一家人。”
“哈哈,梅老爺說的是。”
當年正逢戰亂,梅家一個外來戶想迅速站穩腳跟,肯定要好好打算一番。
清溪村不是一姓村,不像一姓村那般排外,梅家買了清溪村大地主張家的房和地厚,為了拉攏跟村裡的關系,梅長湖幫村裡建了兩間土屋當私塾,花點銀子請了個老童生教書,清溪村的人就把梅家當自己人了。
平日裡,梅長湖幫村民問問糧價,村民在縣裡遇到事兒了,請梅長湖出面說句話,這都是梅長湖跟鄉親之間的默契。
裡正陪着梅長湖去地裡走了一圈,待到快用午食時,梅長湖熱情邀請裡正去家裡用午食,裡正推說家裡已經做好了,下回,下回。
梅長湖也不強邀,在路口跟裡正說了兩句秋收後的徭役,縣裡要修路之類的事兒,就各自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