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國公府内,霍立坐于主位,兩旁是自己的兩個兒女。
幾人臉上都挂着心事,片刻之後,霍立先開了個頭:“現如今外頭都在說咱們盛氣淩人,目中無尊,你們怎麼看?”
聞言霍雲祺冷哼一聲,有些憤懑道:“霍家自來皆是精忠報國之輩,唯有一寸丹心爾。浴血奮戰,保家衛國之時,那些眼高手低的書呆一言不發,現如今我們回來了,又在聖上跟前嚼舌根,不過是想潑一身髒給我們罷了。”
這酣暢淋漓的演說,倒也沒帶動江如月的激情。她輕輕的歎了一口氣,相比少年的語氣,顯得平靜了許多:“若不是有人故意針對,那便是有意安排了。”
此言一出,竟一時間無人回答。
正如其所言,皇帝特地安排霍家同皇子一同出征,也是料到了會有這麼一出。
畢竟霍家是否能打赢這場勝仗,其實質都是對皇帝有利的:若是輸了,收兵權;若是赢了,流言四起,曲線收兵權。
如此看來,現擺在眼前不過兩條路:一是上交兵權,已堵住悠悠衆口;二便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坐等皇帝出招。
半響,霍立說道:“這幾日,說是聖恩特準近幾日允咱們于府中休息,實則是給咱們考慮的時間啊!”
說罷,他重重的歎出一口氣,沒有看向自己的兒子,而是将目光投向眼前的院子中:“我也老了,既是聖上的旨意,咱們照辦就是了。”
霍雲祺心有不甘,正欲說些什麼的時候,恰逢瞧見老頭子兩鬓已然染上些許花白。
多年來,大燕邊境的安全一直是霍家在支撐。常年的四處征戰,以至于年剛過五十的父親身上落下多出舊疾,看起來也比同齡人多了許些滄桑。
至此,他收回目光,點了點頭,畢竟他也相信,隻要足夠争氣,大燕國防隊大隊長的稱号最後還是回落到自己身上的。更何況自己是生母還是皇帝的姐姐,隔着輩還是親戚呢。
可要不說是年輕人,還沒見識到越是出于權力中心的地方就越險惡。
幾日後,皇帝剛剛坐上龍椅,便将目光放在了不遠處的霍立,對于這位老将,他心中頗有微詞,但也有幾分感慨。
其實從前兩人早已相識,自己更是賞識其才能,将姐姐賜婚于他,不想後來發生那些荒唐事,不僅傷了她的心,使其郁郁而終;更是打了天家的臉面。
當然,皇帝更加在意的是其手中握着的兵權,這一直以來是一個讓人難以安穩的心病。
開了早朝之後,竟罕見的無人先發言,似乎都在等待着霍立的态度。周靖不免有些擔憂,輕輕的掃過霍家的方向。
周澈沒有什麼動作,一直在觀察着兄長的舉動。
與兩兄弟不同,周治倒是一副怡然自得,即使是面色如常,但能看得出他心情尚可。
不過是一小會的時間,霍立緩緩從群臣中走出,卻行稽首之拜禮,言道:“望殿下恕臣之罪!”
皇帝面上自是不知其為何所雲,連忙問道:“愛卿征戰有功,何出此言?”
隻見其一臉愧疚和懊悔之意:“陛下,臣因多年舊傷堆積,此次若不是大皇子指揮得當,調度有方,臣也難以為國盡效。每每想起,更是羞愧難當,惟願殿下收回兵符!”
說罷,又将頭埋下去,一副極其悔恨的模樣。在場的大臣也不敢多加言語,一個個跟聾啞似的默不作聲。
皇帝為難的姿态顯現的淋漓盡至,奈何霍立态度決絕,言語間皆是懇切央求之意,來回拉拉扯扯數回,最終故作惋惜,輕歎一聲,應允了。
此事一敲定,皇帝仿佛突然想起來還拖欠人家的工資,于是霍家的賞賜接踵而至:先是按規矩逐一上金銀财寶等身外之物;封霍立為鎮遠侯;又封了江如月為定遠将軍,其亡父江升追封懷化将軍。
随後宣旨的聲音一轉:“封霍雲祺承宣使一職,主理三軍之衆,令士卒練士,教戰之道。”
原本滿是期待的霍雲祺突然有些不可置信的怔愣,一時間沒控制住擡頭看向那高位之人,卻看到皇帝仍是那般神情。
一旁的江如月也沒想到是這般結果,率先反應過來後,立即悄悄地撞了一下身邊還直直伫立的人。
霍立是曆經風雨的人,在帝王面前又是極緻的恭順,在此時卻也沒有面子上責怪兒子。
霍雲祺自然明白皇帝的用意,這無疑是直接将他打入政壇冷宮,以後人人都得從“霍小将軍”轉為“霍大人”。
但眼下心中縱使有再多的情緒,也隻能咬着牙往下壓。隻得緩緩跪下來謝恩,極具少年意氣的聲線響徹大廳:“臣領旨!”
平日同霍家交好的文臣武将似乎也覺得霍雲祺這般謀略也是折在了皇帝的一道旨意之中,心中皆升起幾分可惜和同情。
就連周澈都有些意料之外,沒想成兵權也沒能保住霍家這顆好苗子。一旁的周靖微微低着頭,旁人也看不出他難看的臉色。
待幾人歸位,戶部尚書何明緊随其後地走出來,隻見其雖年過半百,但腦瓜子還是轉的飛起,言辭懇切,切實地總結了周靖于此次戰役中如何雄韬偉略,如何叱詫風雲,讓敵人聞風喪膽...
好似當時他就在身邊似的。
有人又該說:唉,不應該呀。
何明嘿嘿表示:等你們到我這個年紀就知道了,都是為了生活,為了生活...
就在皇帝越看這位老臣越順眼的時候,何明又說了一句讓皇帝更順眼的話:“臣懇請殿下,封大皇子為太子!”
很好,此言一出,開始稀稀疏疏有大臣附和,而後竟衍生成“衆大臣齊跪之”的場面。
周澈見此,心中自然也歡喜,但當他看向身邊人的時候,原本道喜的話便從嘴邊咽了下去。
周靖擡起了頭,面無喜色,隻有淺淺的不解,在其中甚至帶着幾分不滿。
但皇帝自然不會看見,他順着這個台階往下走,大手一揮,周靖回來後第一次上朝就被冊封太子,移居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