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瑛娘養老日常 > 第40章 更籍

第40章 更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吃什麼能吃三兩銀?!

徐氏瞪了瑛娘一眼,倒是沒把銀錢要回來,隻道:“墨那般值錢,你咋說送就送了?”

“四姐夫去年跟着商隊跑了倆月就掙來十兩,您是覺得五哥六哥不如他麼?打那些墨攏共也就花了十三兩買藥的本錢,這還剩了一半,随便賣賣也夠本了。再說,等五哥六哥學成了,好好跟着商隊幹,來日跑一趟商就能掙得來許多,不比在家閑着種地好?”

農戶都是看天吃飯,每年收成還得上交,若年年都如今年這般,便是種再多田地也不夠一家子嚼用的。

汪木匠早就想通了,但徐氏還有憂慮,不禁遲疑道:“那真叫小老五、小老六更籍麼?”

當今重農抑商,商籍轉農需得繳上千兩銀,再買二十畝地,三年不荒才可正式加印。

而農籍轉商雖不必付出真金白銀,但名下田産需得歸還村裡,百年内也不可再買田地行農事之宜。

照理說老汪家行幾門營生便算違律,隻是家中田地未荒,營生也歸于汪木匠和徐氏名下,且十裡八村的也多有那等進城營生糊口的辛苦人家,縣衙不願費力去管,村正便也不加幹涉,加之心有嫉妒的村人讀不懂律,隻知老汪家三房那般營生才算在城頭做買賣,這才叫老汪家安然。

但汪文、汪武去商隊卻不能同日而語,蓋因商隊行走需得正經文書加印,而他兄弟二人為農籍,便是名下無田産,豐縣城關也不會允他們遠行,因而不更籍确是不成的。

轉商籍容易,但成定局,除非子孫出息考至禀生,汪文、汪武三代以内便再無複農的希望。

“先與老四和老四家的說說,且看他們如何說。”

轉籍更意味着分戶,汪木匠不可能叫整家兒分開了過,所以汪文、汪武要轉商籍,必定得将他二人分為獨戶,汪點水與何氏可不見得能同意。

瑛娘早與汪文、汪武提過商隊之事,依着他兄弟二人近來的情緒判斷,汪點水與何氏多半不會攔着他們去外頭闖,不過事該過耳,汪木匠和徐氏兩老口也不能自個兒把話說盡,也該與他們商量過才好決定。

這事兒一提,汪點水與何氏果然沒得意見。

汪文、汪武樂得險些掀了桌,被徐氏一瞪才捂着嘴收斂了些。

隻是兩兄弟擠眉弄眼地與瑛娘作怪,徐氏懶得去管,隻叮囑汪點水,道:“總歸明兒個你要去城頭。這事兒若成了,你就帶着小老五、小老六兩個去戶所更籍,若沒成了……兩個就好生在家裡頭幫瑛娘的忙,攢點錢,來年好相看。”

這兩個來年就十六了,若學有所成,十八、十九也不算遲,怕就是不成,這兩個還心大,到時候誰家好閨女看得上?

徐氏愁得很,轉眼又見瑛娘那張越發水靈的臉,忍不住擱了筷子按了按頭。

春耕過後這閨女也該十三了。

十裡八村的閨女就她老汪家的最遲相看,一個瓊娘十七才說成,一個瑾娘也是十七才出門,照着雲氏那做派,估摸着也得留瑛娘到十六、七。

若說遲吧,這閨女身負天大的秘密,說與誰家都不省心。可若說再多留幾年吧,那成了二十往上的老姑娘,哪兒還說得上那好點的人家?

愁啊!

“老大家的,頭回你回娘家,家那頭的親戚都還好吧?瓊娘、瑾娘那婆家也都去過了沒?”

雲氏被問得一懵,倒是老實回了:“都過得去,瓊娘、瑾娘也好,娘為何問?”

“……”徐氏自然是想叫雲氏再幫瑛娘也說個能叫家裡頭省心的婆家,隻是飯桌上不好說白,隻尬然一笑,搖頭道:“沒甚,就問問。”

說罷,卻琢磨着明兒個家裡頭清閑,再找雲氏好好說道。

吃過晚食,各房忙過自家的事兒才回了屋頭歇着。

汪文、汪武兩兄弟要分戶,且不管大房、二房的如何想,三房裡陳氏卻是拉着汪點書說起了私話兒。

如今麼,三房支着面攤,小老三屋裡的方氏也做着極掙錢的口脂買賣,算得整家兒除了瑛娘外最富裕的小輩,陳氏心頭便又提起了去城頭租個鋪子的念想,也省得每日風裡雨裡的起早貪黑。

“反正咱家也不指着地裡頭那點産出,大不了咱以後自家管自家的嘴,每月還往公中拿錢,爹娘該是能同意吧?”

汪點書有點意動,但礙于雙親震懾,又有些踟躇,“那不跟分家似的?爹娘指定不幹。”

“怎麼就分家了?咱也就秋收後到春耕前才日日待在城頭守着鋪子,春耕那會兒你不就回來幫着家裡頭打理田地了麼?等到八月裡咱就關了鋪子整家兒回來忙活倆月,又不是真不管地裡活計了,爹娘咋會不樂意?”

“……再看看吧。小老五、小老六的事兒不還沒定麼?”

“那你的意思是他倆成了咱再去提呗?”

“嗯……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