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慰?
大公主聽到這個詞,表情一瞬間變得有些奇怪。
“淑妃現在,恐怕并不想……”看見你,更不想得到你的寬慰。
大公主下意識要說實話,好在她還算有點兒同盟意識,對上李暮歌此刻顯得格外清澈的眼神時,将剩下的話咽了下去。
“皇姐想說,淑妃娘娘不想看見我吧?我知道,這件事是我的錯,可我不想死……”
眼看李暮歌又有哭起來的趨勢,大公主趕緊出口安慰,“怎麼會呢?淑妃向來明事理,想必她明白誰是誰非,不會盲目包庇十一。”
說完這話,大公主自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大公主此刻無比佩服自己,真是太敢說了,就淑妃那個小肚雞腸的性子,自己竟然說得出誇獎她的話。
今日回府後少喝兩口酒,當做胡言亂語的懲罰了。
“可是十一皇兄他沒了,淑妃娘娘肯定恨透了我,其實今日去吊唁十一皇兄,我是抱着贖罪的心,隻望淑妃娘娘能原諒我。”
李暮歌期期艾艾地說着,滿意地看見了大公主震驚的眼神。
大公主就沒見過這麼“單純”的孩子,滿心真善美,甚至還想要淑妃原諒她。
淑妃有什麼資格做那個原諒别人的人?她兒子殺人不成反被殺,她才應該求十四原諒吧!
大公主一時之間百感交集,十四太善良了,這孩子要是不看着點兒,怕是會被後宮給吞了。
善良的孩子誰都不親近,隻親近自己這個大皇姐,這說明什麼?說明在十四心裡,比虛情假意的太子,大皇姐才是真正的仁善友愛!
大公主激動不已,指尖微微顫抖,她以前怎麼沒發現,後宮還有個如此合格的“綠葉”能加以利用。
大公主稍稍平複心緒後,輕聲說道:“世人皆言死者為大,可世上之事,不是誰死誰有理,十一對你起殺心在前,淑妃身為四妃之一,理應為後宮女子做表率,怎能罔顧事實,颠倒黑白?你放心,大皇姐陪着你,不會有事的。”
李暮歌聽得眼中亮起點點星芒,好似十分崇拜大公主,她鄭重地說:“有大皇姐在,十四心裡便安定了,大皇姐公正嚴明,孝悌仁愛,若大皇姐日後能手握神器,如我等這般渺小之人,定然也能承恩雨露,沐浴恩澤。”
“皇宮之中,十四皇妹合該慎言。”
大公主嘴上讓李暮歌說話小心些,嘴角卻壓不下去一點兒,對大公主來說,登上那個位置,是她最大的心願。
她被李暮歌哄得想笑出聲了,還好她記得宮裡剛死了人,沒直接笑出來。
喜悅的情緒被壓制,對李暮歌的喜愛則壓不住一點兒,大公主就沒見過說話這麼順耳的妹妹,一時之間對李暮歌的态度,比李暮歌同胞親姐還親熱。
下轎子的時候,大公主甚至還回身扶了李暮歌一下,又得到李暮歌一連串的誇獎。
沒人不愛聽好話,哪怕上位者天天聽好話,也聽不膩。
而且一般人說好話,沒有李暮歌的效果,他們奉承大公主,奉承不到點兒上,況且一般人身份普通,哪裡有身為公主的李暮歌說話有份量。
李暮歌看着心情大好的大公主,心中有所明悟,古往今來君王身邊奸佞不斷,是天底下壞人太少嗎?是君子們在朝堂上,不夠為君王分憂,以至于君王不得不求助奸佞嗎?
不是,是因為人就喜歡虛榮,就喜歡彰顯自己的特殊,喜歡别人發自内心的谄媚。
君王是人,同樣如此。
李暮歌好像知道該如何對付皇帝了,弱者唯有更弱,才能對付強者。
以柔克剛,以弱示人,韬光養晦,悶聲發大财。
對付十一那套硬碰硬的法子,不能用來對付皇帝和大公主一類的強者,石頭碰石頭才能分勝負,雞蛋撞石頭,那是在找死。
華景宮如白芍所說,确實一片缟素,到處挂着白布,在宮裡真是獨一份了。
如此大陣仗,根本不合規矩,皇帝和皇後都還活着,如此大張旗鼓地辦白事,有僭越之嫌。
十一皇子隻是個小輩,他的死理應更悄無聲息一些,一如書中原身的死,隻有良嫔挂上白燈籠,白布都沒扯幾條,停靈時也不敢多燒紙,更不敢叫人哭靈。
李暮歌走到華景宮的宮門前,看見不少小宮妃穿着素淨的衣裳,一臉悲色,前來吊唁。
華景宮内更是哭聲震天,站在門口都能聽見。
大公主當即臉色就不好看了,“淑妃此舉,也不怕叫十一在地底下過得不安穩。”
李暮歌沒忍住,露出些許冷然之色,她眨了眨眼,将那嘲諷掩去,指了指門口守着的一個宮人。
“大皇姐,那是紫薇殿的大太監梁忠吧。”
大公主神情微變,深吸口氣,顯然是起了怒意。
看見梁忠時,大公主便明白,華景宮的一切行為,都是父皇同意的。
眼前的一幕幕,讓大公主想起了五年前,五年前,母妃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