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一直覺得,六殿下更像她,或許娘娘錯了。”
松口了。
李暮歌聞言露出一抹淺笑,打碎了眼底的堅冰,整個人一下子溫和了下來,好似剛剛那個鋒利如寶劍的人不是她。
“翠玉姑姑說笑了,比起六皇姐,本殿下還差得遠。”
“殿下謙虛。”如果遇到刺殺的人是六公主,翠玉想,六公主一定不如十四公主淡定自若。
“殿下若真有入朝之心,不如恢複去太學讀書一事,太學内多高官世家之後,想來能為殿下入朝添一份助力。”
“多謝翠玉姑姑教誨,半個時辰後,本殿下會去梧桐殿同母妃請安,還請翠玉姑姑回去後,為本殿下美言兩句,為人子女者,不希望母親多憂,有些事便不要告知母妃了。”
剛投誠,李暮歌就要求翠玉幫她做事,翠玉能怎麼辦呢?翠玉隻能答應,她不光要做,還要做好,如此才能得到李暮歌更多賞識。
“殿下放心,昨夜抓到的刺客沒熬過酷刑,今晨已然沒了氣息,他嘴太嚴,什麼都沒說。”
翠玉對良嫔的了解程度遠超李暮歌,李暮歌不希望良嫔知道什麼,翠玉全數明白。
“那昨日幫翠玉姑姑的幾個宮人……”
“她們都聽奴的吩咐,殿下放心。”
良嫔久居深宮,對手底下人的掌控能力,還沒有翠玉強。
李暮歌聞言笑得更滿意了,心裡則警惕起來,必須要小心這些為人辦事的奴仆,人人都有私心,誰也不知道他人隐藏着什麼秘密。
決不能全然信任任何一個人,否則在那個人背叛之時,付出信任者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翠玉退下後,讓人處理了刺客,最後帶着屍體到了梧桐殿。
李暮歌不讓活着的刺客走出春和宮,死了的刺客她就不管了。
等翠玉離開,李暮歌叫人來伺候洗漱更衣,隻用了一刻鐘的時間,随後讓人傳膳,李暮歌邊完早膳,将白芍叫到跟前,詢問了一下太學的事情。
前百次裡,一直沒人跟她提過上太學讀書一事,她還以為原主已經畢業,不用上學了。
翠玉在提起太學之事時,用到了“恢複”一詞,還是用詢問式的語氣,說明太學讀書的事情是被人暫停了,暫停此事的人,很可能是原身。
提到“太學”,白芍平日裡生機勃勃的小臉上,少見的出現了陰沉之色。
顯然太學對白芍來說,不是個好地方。
“殿下,太學那群家夥欺人太甚!殿下今日提起此事,是終于打算将此事與娘娘說一聲了?”
“嗯,宮中不安全,不如出宮找人多的地方避一避,太學人夠多,且都是官宦之後,想來沒有刺客敢到太學刺殺。”
李暮歌随便找了個借口,解釋了自己的行為。
她在白芍口中,聽出了一些貓膩,看來原身是被人欺負得退學了。
很符合原身在書中的人物設定,性格怯懦,溫和孝順。
因為膽小怯懦,所以被人欺負也不敢反抗,因為溫和孝順,所以為了不給良嫔添麻煩,即便不去上學,也不找良嫔告狀。
“殿下所言極是,隻是回去之前,務必要将那些小人鏟除幹淨,殿下,小鬼易除,十殿下與十一殿下,卻難以解決啊。”
白芍贊同公主回太學讀書,不光是為了躲避刺殺,也因為隻有讀完書才能入朝管理朝政,得陛下青睐,否則一輩子都出不了頭。
可太學那群人,實在是太麻煩了,尤其是以十公主、十一皇子為首的那群家夥,光憑良嫔很難解決此事。
李暮歌明白了,小說裡的皇室李家和某個李家一樣,同室操戈是祖傳手藝,在上學階段,便已初見端倪。
又是不讓上學,又是連番刺殺,不知道的還以為原身閑得沒事幹,到處挖人祖墳,把所有人的祖宗都挖出來曬太陽了。
多大的罪過,至于被如此針對。
“同為父皇的孩子,有什麼難解決的。”李暮歌一想到原身孤零零死在角落,欺負她的人,殺她的人卻有許多安安穩穩活到最後,就恨得牙癢癢,她繼續說道:“本殿下一會兒便去太學,你收拾東西,之後到梧桐殿等着。”
今日她還會遇兩場刺殺,不好好利用一番,豈不浪費了。
正好皇帝生辰要到了,她不知道原身給皇帝準備了什麼禮物,現在她來到這個世界了,親自準備禮物才顯孝心,她就送給那位養孩子如養蠱一般的皇帝,一份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