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不是那個意思,你若真想對榮陽發難,必須得有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否則,你父皇不會幫你。”
良嫔心中惱火,不是沖着李暮歌,是沖着榮陽。
她女兒不争不搶,尊長愛幼,從未做過得罪人的事情,榮陽不聲不響便派刺客殺人,實在是太過分!
就算榮陽出身高,有外祖護着,也不該殘害姊妹!
李暮歌聞言,稍稍冷靜了些,良嫔見此繼續說道:“那狼心狗肺之徒,行事如此狠辣,若真要殺她,需得一擊必殺,不能給對方翻身的機會。”
找刺客殺回去肯定不行,因為人選實在不好找,榮陽公主早已成婚,住在宮外的公主府上,府上侍衛全是西北邊軍退下的高手,說句不好聽的話,宮中禁軍都不一定有那些人厲害,良嫔上哪兒找高手做刺客。
此刻良嫔已經順着李暮歌的話,将榮陽公主視作幕後主使了。
李暮歌沉默了一會兒,憤怒的情緒稍稍平複了下來,她問良嫔:“母妃現在信我了?”
“信,母妃相信你不會說謊。”剛剛良嫔沒有回答這句話,現在她給了一個肯定的答複。“不過,我們一切都得從長計議,這樣吧,你被刺殺一事,咱們暫且先壓下去,看看幕後主使還有沒有别的動作。”
李暮歌并未受傷,現在鬧得沸沸揚揚,對她來說并不是件好事。
良嫔關心的話語讓李暮歌心裡好受了些,她點了點頭,同意了良嫔的安排,但還是有些悶悶不樂。
良嫔見此,不知該說什麼,溫柔地為她端來安神湯,喂她服下後,叮囑她好好休息,便先走了。
等良嫔離開,李暮歌一個人躺在床上,難得有時間和空閑。
過往她一直活在下一次死亡不知何時到來的恐慌中,每一次輪回都是在她死後,她睜開眼睛時,既要消化上一次死亡的痛苦,又要面對接下來的生死困局,根本沒時間一個人呆着,好好想想破局的方法。
光是躲避層出不窮的刺殺,适應她完全不熟悉的時空,不認識的“親朋”,便已經耗盡了她的所有心力。
現在有時間,正好捋劇情,她想從劇情裡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良嫔到底愛不愛原身?
劇情沒法給李暮歌答案,但大概能看出來,良嫔愛她的女兒,隻不過這份愛,排在許多人後面。
李暮歌很快想明白了良嫔态度前後變化巨大的原因,是因為良嫔意識到,自己有魚死網破的心,覆巢之下無完卵,良嫔擔憂出事,禍及全家。
李暮歌還挺佩服良嫔的,在意識到情況不妙後,良嫔竟然迅速改變了說話的方式,以安撫為主,目的隻有一個,讓要拼命的李暮歌冷靜下來。
李暮歌承認,自己确實是被安撫了,她不想跟榮陽正面硬剛了。
縱觀整本書,不難發現,在這個階級分明的世界,哪怕是親姐妹,地位也是不一樣的。
原書中,榮陽殺了李暮歌,隻是被訓斥了一頓,随後罰她為李暮歌守孝一個月,到良嫔面前請罪,此事便了了。
但如果是李暮歌殺了榮陽,一定會出大事。
皇帝能饒過李暮歌,榮陽外祖家卻絕不會放過她。
雖都是公主,但公主與公主的份量不同,榮陽頗受皇帝和太子看重,她的驸馬更是朝中重臣之子,不止一個家族站在她身後。
比起榮陽公主,連封号都沒有的十四公主,實在是弱小的不值一提。
那麼話又說回來了,一個位高權重的公主,到底為什麼會對自己沒有存在感的妹妹起殺心?
原書裡并沒有提到這一點,李暮歌的死僅僅是太子和大公主鬥法的借口。
即便查出兇手是榮陽,也不可能有人跑去問榮陽,為什麼殺人。
李暮歌穿成可憐的十四公主,得了十四公主的身體,卻沒有她的記憶,畢竟李暮歌穿過來的時候,原身已經死了,原身連遺囑都沒留下,記憶更是沒有一點兒。
“真難啊。”
李暮歌看着色澤亮麗的床幔,長歎一口氣,她可太難了。
她就是個普通大學生,為什麼要經曆這些!
煩躁之下,好不容易壓下去的怒火又翻湧出來,李暮歌越想越氣,一咬牙,直接從床上起來了,穿上鞋,随手拿了一件披風,披上就走。
路上遇見梧桐殿的宮人,李暮歌隻說回自己的春和宮去了,那些宮人并未多問。
李暮歌确實回了春和宮,不過她隻轉了一圈,随後叫上貼身宮女白芍,就直接出宮去了,目标端華公主府!
榮陽是太子的人,想要對付榮陽,必須先扳倒太子,身為半君,太子的存在足以逆轉輸赢。
對付太子,除了皇帝以外,隻有一個人能做到,那就是端華公主——李曦年!
端華公主是皇帝的大女兒,她出生時,還是盛天皇帝在位,那位千古無一的女皇,對自己的大孫女非常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