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窈的父親曾經是村學裡的教書先生,後來因急病去世,她母親本來身子也不算好,父親去世沒多久,母親也因病情加重随之而去,留下阮窈一人。
在村裡人的幫助下,阮窈剛安葬完父親又不得不安葬了母親,好在她雖年幼,卻很神奇的身子骨很好,并沒有遺傳來自雙親的體弱多病,然後吃着百家飯平平安安長大,現如今已是雙十年華。
平常普通人家的女子這個年紀,早已經成婚生子,再加上阮窈長得不差,早幾年村子裡也有年齡相仿的人上門提親,然而她當時無心于此也不太喜歡有些人一副我不嫌棄你窮還父母雙亡的樣子,便通通拒絕了。
後來不知道怎麼傳出來說她克父克母還克夫,日子一久,便沒有人上門提親了,有些人甚至還會避着阮窈走,年紀相仿的更甚,生怕被她看上。
幸好阮窈并不在乎這些閑言碎語和區别對待,仗着自己力氣大,農閑時上山做些陷阱捕些獵物,養活自己并不困難甚至還能攢下銀子,日子過得倒也有滋有味,她也并不打算搬出村子去其他地方住,畢竟這裡有自己一直打理的田地還有爹娘留下來的屋子,雖然屋子這麼多年經過修繕已經和十多年前并不那麼像了,可這裡依然充滿了她的回憶。
很多人都是念舊的,阮窈也一樣。
雖然村子裡偶爾會有閑言碎語,但是對阮窈來講這些都是不痛不癢,村裡的人也沒有強勢到要趕她出去,所以她自然也不可能會搬家。
再者,村子内還有對她不錯的吳奶奶,沒少接濟小時候的她,吳奶奶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她就更加不會離開了。
阮窈對這個自己從小生活長大的村子和人,是有感情的。
當然,這些事情阮窈是不可能會對剛見面的人說的,哪怕是那位漂亮的醫修看起來很好相處的樣子,她師妹也看起來非常玉雪可愛,她也不可能對剛認識的人過多的講自己的事情。
做晚食的時候,阮窈問她二人要不要吃東西,兩個人都拒絕了。
隻能說不愧是修仙之人,阮窈在心裡想到,于是便隻做了自己一個人的份額。倒不是她小氣,主要是這日子逐漸溫暖炎熱起來,做多了吃不完她怕會放壞,他們村子并算不得富庶,浪費糧食這種事情要不得她更見不得,所以才會問柳映歌和葉泠然需不需要跟她一起吃晚食。
反正她印象裡面是沒見過修仙之人吃凡世的東西的,但是出于禮貌還是得問一下借住的客人。
第二日。
柳映歌帶着葉泠然在村子裡面問診,阮窈是第一個接受她把脈的。
這姑娘的體質倒是很好,柳映歌微笑着朝她點頭,表示她的身體很好,什麼小毛病都沒有。
給阮窈看了過後,阮窈就出去找村長說明了柳映歌和葉泠然的來意,讓村子裡的人把手裡的活計暫時放一下,先來讓這位仙子替大家瞧瞧身體恢複得怎麼樣。
因着昨日裡在下雨,村子裡的人都回家得早,再加上阮窈的屋子靠近村口,所以他們都不知道村子内居然來了兩位修仙之人,還是來替他們把脈問診的,經曆過那次瘟疫後,來瞧瞧大家的身體如今如何了。
一時之間,村裡人心中感激得話都不知道怎麼表達。
洛靈師叔他們一行人處理得很好,并沒有什麼需要柳映歌再做的事情,偶爾從儲物戒指内開幾副藥出來,也是給老人或者剛生産過後過于虛弱的婦人補身體的,亦或者是治療一些疼痛難忍的積年舊疾,保證藥到病除。
柳映歌此行接任務下山的原因也算是了結了。
替村子裡的人都把脈問診過後,柳映歌便不顧挽留,帶着葉泠然離開了,雖然這個經曆過瘟疫的村子是她接任務下山的原因,但是也并不完全是隻為這個村子。
離開宗門前,柳映歌還從分發物資的長老那裡領了不少藥材,此行真正的目的自然是給周圍附近的鎮子和村子的人都瞧上一瞧身體情況看看病,再分發一下藥材——是那些看不起病的。
自然,得打着蒼穹門的旗号,不然這好事不就白做了。
做好事可以選擇不留名,當然也可以選擇留名,柳映歌是接了宗門的任務前來,自然得自報家門。
這一路上替人把脈問診,有好好配合的也有不好好配合的,說什麼都講不通還質疑她的醫術,嘲諷她罔為修道之人和學醫之人,好似一點也不擔心自己得罪了修仙人士會有什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