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康熙的病終于痊愈,這日早朝,他告訴所有人往事不準再提,還特意強調八爺沒有參與加害廢太子,隻是被喪心病狂的張明德所害。
但這些話在八爺眼中無非是闡述一個事實,而在旁人眼中,明顯是對他的一種偏袒。
八爺自認為,在争太子之位上自己本無大錯,他沒有親自出頭,也沒有謀逆之心,都是大哥的挑撥搬弄才導緻他革爵關押。
每每回憶這段争儲之事,他都在自責悔恨中度過,他越想越身心疲憊,怎麼就輕信了一個江湖騙子的話。
而今,這一切看似回到了原點,其實是輸的慘敗。
他拉幫結派這種惡果皇阿瑪已經記在了心中,日後隻會對他嚴加堤防。
……
自此之後,康熙對廢太子多加詢顧,私下常有召見,他有如此巨大的轉變,一方面是誠郡王揭發了直郡王的邪術。另一方面,他感覺到太子被廢,其他皇子們都急紅了眼,紛争愈演愈烈把朝堂弄的混亂不堪。
儲位空缺,使他認識到有必要把這個缺位補上,以堵了其他人争儲之路。
想到這個問題,康熙氣血上湧,頭痛難忍,他曾經恥笑唐太宗立儲要取決于長孫無忌的意見。
可現在發現自己也是如此的可笑可憐,在這件事上他不比唐太宗高明。
唐太宗要拔刀自刎,而他滿腔怒火下卻拔刀要砍殺自己的兒子,他還有什麼臉面去恥笑他人。
但他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儲,正如國不可一日無君一樣。
為了控制其他皇子争奪儲位即将到來的皇權危機,他不得不立儲。
先前胤礽的麻木不仁,暴戾不堪,這些都是胤褆在背後搞得手腳,是他對胤礽施了邪魔之法,才會導緻他舉止失常。
裕親王明确的告訴他,制止其他阿哥明争暗鬥最有效的方式是重新确立儲君人選。
他一時又茫然無措了,他想複立胤礽但是話不好說,他要跟天下百姓跟大臣有個交代,總不能什麼理由都沒有說立就立。
兩兄弟對此事商議了一會,又因為儲位人選意見不合,幾句話便不了了之。
在康熙為立儲之事憂慮不已時,迎來了除夕之夜。
宮宴上看起來還是熱熱鬧鬧的,諸多皇子在人前對他盡顯自己的孝心。
皇孫們聚在一起嘻笑打鬧,時不時圍到他身邊撒撒嬌,趁他開心之時送上幾句新年祝福話。
子子孫孫歡聚一堂,這麼一個合家團圓夜也未能夠讓康熙高興多久,未到三更,他便早早的離了席。
新年原本是喜慶歡快的日子,然而,正月還未結束,裕親王府傳出一個噩耗,裕親王突發疾病卧床不起,太醫診斷時日不久。
康熙聞言,心如火焚,即刻備轎出宮探望。
在裕親王的病榻前,他看着奄奄一息的兄長萬分傷心。
已知自己生命走到最後盡頭的裕親王,不想祖宗基業毀在廢太子手中,他提着一口氣把廢太子往日種種劣迹重複了一遍,又揭發他在内務府的不法行為。
康熙隻是聽着,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些,他都明白。
裕親王張了張嘴,看起來很是吃力,好半天又說道:“八阿哥心性好,有才有德,皇上若是肯立他為皇太子,臣兄知道他定會造福于民,讓天下百姓稱頌的一代賢君。”
他的話很有份量,對康熙觸動很大,他相信自己的兄長在臨終前所說不假。
可八爺賢名傳遍天下,這是他所不願看到的。
當年邁的帝王面對一個年輕有為的皇子,隻有忌憚或是猜疑,一點點證據都足以讓他除掉那些膽敢觊觎皇位的叛臣。
正月過半,裕親王病逝,一時之間,朝堂上文官武将多是心中不安。
他是八爺最有力的支持者,雖說沒了他,使得八爺在争奪儲位上失去了一個強有力靠山,但好在朝中還有一個國舅爺。
佟國維對八爺的誇贊與裕親王是驚人的相似,堅決主張冊立他為皇太子。
“皇上,二爺失盡民心,朝中反對他的人數之不盡,八爺在所有皇子中是公認的品行端正,還有哪位皇子比他更出色,更得人心?”
康熙聽着卻不屑一顧,“又是這一套說辭,這些朕都已經聽夠了。”
佟國維微微挺了挺胸膛,肅聲道:“八爺能力突出文武兼備,而二爺,從他對師長與兄弟的态度來看,他沒有溫良恭儉的品質,他比不上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