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道士身穿一襲素淨的道袍,長發被整齊地挽成一個道士髻,用一根玉簪固定。他氣質卓然,有着與外在年齡不符的超然物外。道袍随着風擺動,更顯得仙風道骨。
紀行之雙手相抱于胸前,鞠躬行禮,“道長。”
中年道士微一颔首,朗聲道,“跟我來。”随即便擡步走進大殿。
道觀不大,主體建築采用的是傳統的青磚灰瓦,飛檐翹角,檐下挂着銅鈴,此刻正随着風輕輕搖擺,發出悅耳的鈴聲。大殿正門上方的匾額上,書寫着遒勁有力的三個繁體字,長風觀。
一踏進道觀的大殿,就看到大殿正中央供奉着三尊道教神像,神态莊嚴肅穆,讓人心生敬畏。
這三尊神像應該就是三清像,道教最高的三位神袛,中間手持圓珠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左側懷抱如意的是上清靈寶天尊,右側手持寶扇的則是太清道德天尊。
紀行之跪在神像前的蒲團上,雙手合十,俯伏叩首,對着三位天尊神像分别行了三次禮,起身将中年道士遞給他的三柱香插在香爐中。
“道長怎麼稱呼?”
“敝姓李。”中年道士聲音溫潤。
“李道長,晚輩紀行之,此次前來是為求取平安符。聽說貴寶觀的平安符,隻贈與有緣人,不知我是否算得上有緣人?”
李道長回,“小友既然能見到貧道,即是有緣人。你所求之物,貧道早已備好。”
早已?紀行之注意到他的用詞,有些怔愣。
李道長從袖中取出一枚疊成三角形的黃色符紙,上面繪有朱砂符咒,遞給紀行之,“這張符已經開光加持過,可保平安,消災除惡。”
紀行之接過平安符。符紙上殘留這淡淡的香灰味,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觸摸到平安符的霎那,一股溫暖的力量流遍全身,身體精疲力竭的感覺緩解了很多。
“多謝道長,但您怎麼知道我要來求符?”未蔔先知未免過于玄乎,也許隻是他們為了保持神秘感的一種說辭?
果然,李道長用了所有道士都會用的萬金油說辭,他微笑道,“天機不可洩漏。”
“……”他不說這句話還好,一說出口,紀行之頓覺這平安符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李道長苦笑解釋,“呵呵,确實不能洩露,我們因為此事,已經吃盡苦頭了。”
“你們?”
正疑惑間,從殿後走出另一名中年道士,大大咧咧地喊,“淳風,我肚子餓了。”看到殿内還有一個紀行之,他撓了撓頭發,“哦,有人在呢。”
紀行之忙道,“多有打擾,晚輩這就離開了。”
似是覺得自己的話有趕人的嫌疑,這名道士走到紀行之面前,盯着他的臉看了片刻,“不用擔心,你想要救的人,有國運加持,自身積攢的功德深厚,必然能夠逢兇化吉。”
李道長介紹道,“這位是我的好友,姓袁,擅相術,他輕易不替人看相。”
紀行之對袁道長拱手行了一禮,有點好奇地請教他,“袁道長,真有國運加持一說嗎?”
袁道長摸了摸自己的絡腮胡,“自然是有,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隻有在助力國家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衛國家安全這些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這類人才能得到國運加持。這是一種相互作用,他們助力國運昌盛,國運反過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庇佑他們。”
他說罷,看向紀行之身後,神色一斂,“這孩子福澤深厚,又是……”他頓了頓,“不用擔心他,你們一世緣分已盡,趕緊去吧!哎呀,你們身上的功德金光也太亮了,一直晃我眼。”
“你在跟誰說話?”紀行之頭皮發麻,猛地轉身,看向身後,什麼也沒有,隻有一縷清風拂過面龐,又卷攜着向高處飛去,檐下的銅鈴被吹得發出兩聲清脆的鈴聲,空靈而悠遠。
“袁兄!”李道長出聲提醒,語氣中似有嗔怪之意。
袁道長一噎,又撓了撓頭,“我先進去了。小兄弟,你下次來咱們再聊。”
他揮了揮手,向殿後走去,一邊走還在一邊小聲嘀咕,“咱倆還不知道誰透露的多,要不是我推你,咱倆還不知道……”後面的話實在聽不清了。
“李道長,剛剛袁道長說的是什麼意思?”那人留下一句意味不明的話徑自走了,紀行之隻好追問李道長。
李道長還是那副春風和煦的樣子,“小友,你我有緣,日後自有再會之日。”
他将紀行之送至青石階處,便轉身回了殿後,顯然是不準備回答他的問題。徒留一頭霧水的紀行之獨自向下走。
江禹梁遠遠的看到紀行之下來,趕緊跑過來攙扶,“求到平安符了?”
“嗯。”紀行之有些心不在焉,還在回想兩位道長的話。
“敝姓李。”
“淳風,你好了沒?”
“這位是我的好友,姓袁,擅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