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 說:“通知一個事情,下個月是外語節,咱們法語系跟國合院,決定舉辦一場法語的口語比賽,有沒有人想參加呢?下課後來找我報名哈”。我跟杜杜對視着笑了出來,她說:“你想參加嗎?”我說:“想”。剛好我倆坐在第一排,便低聲同yan說到:“我倆想報”!
杜杜問:“是自己定主題嗎”?yan 說:“都可以,比賽内容有配音、唱歌、演講、話劇,看你們怎麼選。可以去聽聽每日法語聽力,和TV5上面的文章,應該能幫助到你們”。杜杜激動到:“那我們可以給芭比公主配音嗎”?我說:“可以呀”。然而我的内心好像與之相反,并非瘋狂地熱忱于芭比公主,然而自己當下又無法想出更好的主意。下課後,我點開配音聽了一下,随後便産生了強烈的抗拒:“這也太難了吧!語速好快,我壓根都聽不清它在說什麼”。
對于法語水平還處于A2的我來說,能把句子讀通順都已經很不錯了。甚至有些單詞的音标,我都還不認識。我提議着:“要不然咱自己寫?咱們想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内容”。她說:“也行,介紹中國傳統怎麼樣?比如服裝、樂器”。我說:“可以呀,剛好你喜歡古風的舞,就會對服裝了解多一些,我喜歡樂器”。她說:“那今晚我們抓緊寫出來,明兒帶給yan看吧”!
落筆之時真是有夠困難的,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知識極為地匮乏,隻能從百度上東拼西湊。法語助手的翻譯也很人機,一點感情都沒有,甚至連語法結構都能出錯。這糟糕到連我自己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次日隻能硬着頭皮,将翻譯出來的内容呈現給yan,隻見她先是抿了抿嘴,其次“啧”了一聲後便無奈到搖了搖頭:“non,你們可以用别人寫的文章呀!為什麼要自己寫呢?而且寫出來的錯誤,實在是太多了,根本沒辦法看呀”!當回想起,自己為何要參賽時,或許隻是因一腔熱情和習慣罷了,認為有一段經曆總比沒有好,可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能力與野心是不匹配的。我懊惱着自己的執拗與盲目的自信,便對杜杜說到:“要不咱們還是各說各的吧”?她說:“行”!
尚未有任何思緒的我,隻能按照yan所說的那般,在每日聽力裡面翻閱着他人的文章,便從中挑出一首自己最為感興趣的。泰戈爾的一首詩,隻因它句子簡短,可内容卻冗長。在接下來的備戰之中,惰性戰勝了勤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便是我目前的狀态。我總認為還有着足夠的時間,也承認對該詩集并非持有真正的熱愛,最後再歸功于是因第一次毫無經驗。直至比賽的日期進入倒計時,慌張感直擊胸腔,可再怎麼努力也是無用功。比賽的前三天,我抓緊一切的時間背誦着,可内心卻慌亂不已、無法鎮定,甚至想要逃避着比賽。可與此同時,我又陷入了自我安慰的幻想之中,認為努力一點也是能收獲到什麼的,并寄予了無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