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我在古代燒瓷器 > 第16章 章節16

第16章 章節16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一開始确實是這樣,她抱着日漸肥碩的兔子,開始整日惦記揪它幾根兔子毛做兔毫毛筆去。

可惜舒坦日子沒過幾天,崔母就帶着崔雁竹下地挖土豆。

一點點墾着地,挖出來的土豆又小又少,崔母揮着手臂便打趣說:“這土豆想是知道你日日吃它,怕你吃膩味,都不肯長出來了。”

崔雁竹知道,雨水多會導緻土豆減産,崔母這是心裡發愁,卻還是跟自己開玩笑呢。

“怎麼會,土豆這麼好吃,每天隻吃土豆都不會膩,它們要是真有靈性啊,明年再多多的長出來,别叫我挖了這麼半天,隻裝滿了三分之一個筐。”

崔雁竹跟在崔母身後,将她挖出來的土豆一個個撿回竹筐中,土豆小,所以看起來隻鋪了個底,實際上連三分之一都沒有。

她撿完一段,拍了拍沾滿灰的雙手,狀似不經意地問道:“娘,如果不種地,像關叔關嬸他們那樣做一點其他的營生,您覺得怎麼樣?”

崔母聽到她的問題,停下手中的動作思考片刻,又繼續揮舞起耙子,“你關嬸他們那樣挺好的,但是照我說,還是得回來種地。種地好,種地踏實,每次娘一踩到這個土地上,就感覺整個人都舒服了。”

崔雁竹聞言微怔,她想過日後經商,讓爹娘都住上宅子,養尊處優的過日子,但是自己好像有點太低估他們對土地的情感了。

或許是因為從一出生開始就在侍弄這一畝三分地,所以他們對田地會有一種仿佛與生俱來,無法割舍的使命感。

崔雁住嗯了一聲,“到了農忙時節,關嬸他們那攤兒怎麼辦?”

“你說起這個,還真是。”崔母說到這裡,連土豆也不挖了,單手握着木柄,半支撐着身體往崔雁竹那個方向傾斜。

“前兩天你嬸子和我說,他們隔壁那條街也有人在賣瓦罐湯,而且不止兔肉,豬肉鴨肉雞肉,每種都賣,也收四文,給她氣得夠嗆。”

崔母說着說着,鼻子皺了皺,語氣染上點不忿,為關嬸打抱不平,他們一開張,關嬸那裡直接變得門可羅雀,已經連續好幾天帶着半桶湯回來了。

崔雁竹卻沒有她這麼意外,當一個産品出現熱銷或者爆火的迹象時,通常會産生一個模仿品,靠着前者的熱度分流,吸引小半的消費者。

更有甚者能夠吸取經驗教訓,将大部分消費者吸納走。

這瓦罐湯就算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了,上街逛一圈的人不難發現,關氏瓦罐湯生意不錯,且食品原材料好找,成品容易複刻。

那隻要照抄瓦罐的營銷策略,再利用相對的優勢——更豐富的肉制品選擇,則能夠很輕易地搶占市場。

不過令崔雁竹更在意的一點是:“娘,他們裝湯的容器是長什麼樣的?”

“就瓦罐啊,跟你做的那些個差不多,你嬸子說模樣大差不差的,也沒看出什麼區别。”崔母回憶了一遍關嬸訴苦時描述的樣子,應該就跟三妹做的一樣吧。

崔雁竹從崔母那裡拿過耙子:“娘,我來挖。”

不對,不可能一樣,如果肉制品的種類增加,也就意味着食材的準備成本會加大,之前關嬸也想加豬肉,炖冬瓜排骨湯,可是打了半天算盤後,還是放棄了。

所以肯定在他們不知道的地方節約了成本。

挖好土豆回家後,崔雁竹找到關叔,讓他明天從隔壁街那個攤子上帶個瓦罐回來給自己。

第二天傍晚,她一手舉着自己做的陶罐,一手舉着關叔帶回來的陶罐,過了一會,得到答案的崔雁竹對關叔說:“顧客很快就會回來了。”

關叔不明所以,但是三妹這丫頭從病愈後說話就特别靈,像個半仙似的,讓他這次也不由自主地信任。

于是次日早晨,關叔準備了大半桶食材,前幾日最多隻能賣出去半桶,浪費了好多。

他滿懷期待地來到了攤位,可是上午仍舊沒什麼起色,就賣出去兩份綠豆湯。

可是從中午開始,食客絡繹不絕,忙得他腳不沾地,有些後悔今天沒帶關嬸一塊出來。

“哎呀關老闆,要我說啊,還是你這裡味道好分量足,配菜也做得香,甜湯還舍得放料。”老顧客感慨了兩句。

他這話一出,當即有人附和,“可不是嘛,我看那裡又有豬肉又有鴨肉,最頂上還飄着三四塊,還以為是實惠的,沒成想,就一碗清湯寡水啊,底下兩根青菜還以為是在糊弄誰呢。”

“我回家往碗裡一倒,半碗都沒有,瓦罐做這麼大有什麼用,淨是騙人的把戲,上一次當後我就再也不去了!”

生意回來,關叔高興得都合不攏嘴,回去跟崔家一起吃飯的時候提到這件事的時候臉上還挂着笑,“三丫頭快講講,你是怎麼猜到他們在瓦罐上使了腦筋的?”

“這很簡單,他們也賣四文,但是豬肉和雞鴨肉的價格都超過兔肉,還聽說肉放得看上去很多,商人從不做賠本的買賣,所以他們要麼是少放了底下的蔬菜,要麼就是這個瓦罐出了問題。”

崔雁竹咬了一口炖得軟爛的冬瓜,清爽鹹鮮的滋味在舌頭上炸開,好吃極了。

“昨天我掂了一下兩個瓦罐,還摸了摸内壁,發現他們用的瓦罐比我們的重了一倍不止,顧客覺得自己受了欺騙,自然會回關叔你那裡啦。”

這種情況在現代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叫做“所見即所得式包裝”,隻要顧客被欺騙一次,就會避雷此種産品,拉起警戒。

相比較而言,關氏瓦罐湯價格實惠,味道好,顧客自然而然地就會慢慢回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對方察覺到問題所在,并及時調整,也還是會由于大衆印象而導緻顧客不買賬,這就是所謂的“信用危機”。

要趕工可是不容易,崔雁竹又回到了每天早起就是捏罐子,午飯後準備柴火,下午堆燒的日子。

在她第二次捏壞罐子的瞬間,崔雁竹一拳暴揍向破損的坯體,就是再有耐心的人過來捏坯,都得被氣成個球。

發洩完後,她旋即幽怨地瞪了身後殘缺的窯爐一眼,要是這東西能修好,自己的日子得好過不知道多少,也能燒制更多溫度段的瓷制品了。

明天,明天就去鎮上問問買磚頭需要多少錢,她就是省吃儉用,也要把這東西修好喽!

翌日

崔雁竹醒的很早,但昨日累着了,所以身上酸疼,特别是胳膊差點擡不起來,她在床上哼哼唧唧賴了一會,才萎靡不振地爬起來。

為了能讓今天有東西可賣,她昨天趕工,燒了足足十八個陶罐,加上之前家裡留着的六個,加起來有二十四個。

就指着它們今天賣錢呢,崔雁竹寶貝地把陶罐放在墊了草的竹筐裡,生怕它們互相磕碰。

關叔關嬸給她在攤子邊上留了塊地方,省得要去和其他人擠。

瓦罐湯是顧客常喝的,陶罐也常有人買,他們看到崔雁竹專門擺出來的舉動有些詫異,七嘴八舌問了幾句。

崔雁竹落落大方道:“這不是有人說咱這瓦罐總是輪換着用,雖然每次都洗幹淨了,但是看着總覺得心裡膈應嗎,這都是新的。”

“還有,這次是大号的,且瓶口更大,可供二到五人的家庭使用,五文錢一個,九文倆,三個一起買更便宜,十二文。”

那邊喝湯的顧客一聽,基本都來了興緻,吃好以後過來瞧一瞧。

捆綁銷售的效果不錯,二十多個罐子沒到下午就去了一大半,共收入六十六文,崔雁竹很滿意,剩下的她準備收起來留着明天再擺攤。

剛開始攏地上那塊墊布,就來了一個讓她沒有料到的人。

“您是說,想要一百個這樣的瓦罐,三十個大的,七十個小的,确定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