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前半部分是都是竈,後半部分就是廁所跟沖涼房了,姜愛華設計的廁所空間特别大,蹲坑在最靠裡的位置,外面一大塊空地都是洗澡的地方,可以在裡面放一個裝水的大桶,還能放下月華大大的洗澡盆。
廁所跟沖涼房用木門隔開,這是為了幹濕分離,外面設計了一個洗漱台,姜愛華還準備到鎮上買一面鏡子釘在牆上,一家幾口都可以在這裡洗臉刷牙,本來這個時代已經有這現成的陶瓷洗手台,但都長得小裡小氣的,價錢還不低,姜愛華看不上,還不如直接用水泥砌個大盆,把表面打磨得光滑一點更實用,到時如果能開通自來水了,把水龍頭直接裝在洗漱台上方,可不要太方便。
至于屋頂的位置,她還設計了一個閣樓,一來有隔熱的作用,二來也可以放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閣樓的地闆都是用木頭,姜成才可以到山上去砍,再加工成木闆釘起來,想來也不需要花費多少。
可以說這一間三十平米的小平房被她利用到了極緻,連施工師傅都啧啧稱贊:“你這個設計好,簡單大方,又把能利用的地方全都利用起來了,就是你這個閣樓設計得有點高了,可能要比一般的房子高出近一米,這樣算來頂高就有四米了,4000塊錢的預算不夠了呀~”
姜愛華咬牙:“最多再加1000,多的不能有了,師傅,我們都是做的最普通的東西,也不要求你貼瓷磚,隻要塗個白牆,地闆、廁所跟洗手台全是水泥面,用磚就可以砌成,不用太多材料的。”
師傅隻能答應下來,挑了個吉日開始動工。
過了幾天,鎮上供電局來人給她家接線,謝天謝地,姜愛華家摸黑了這麼多年,終于用上電了。
時下農村人都流行裝燈泡,說燈泡省電,但姜愛華堅決不要!
她家的泥磚房反射力非常弱,燈泡發出的光根本無法照清楚整間屋子,到時肯定隻有燈下那一塊地方才是亮的,别的地方都黑乎乎的,她全都要裝上光管,哪怕光管要比燈泡貴幾倍,這錢她掏得毫不猶豫。
第一天通上電後,家裡人好像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他們家竟然不用點煤油燈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了,晚飯再也不用趕在太陽下山前吃完了,這一點小小的變化帶給全家人的感受是震撼的。
以前天一黑吃完飯就準備睡覺了,現在羅家珍終于不用圍着煤油燈做針線了,他們家的光管特别明亮,她就算坐在門口也能補衣服了。
不知不覺間,家裡人那股一直平靜如死水的心氣有了些微的起伏,開始升起了對好日子的些許期待。
雖然隻有兩個工人,但廚房還是以可見的速度一點點建起來了,而此時的姜家一家三口正在養雞場裡開荒種玉米。
跟村長家借了牛,哦,對了,因為姜愛華大方地給沈秀蓮包了200塊錢的大紅包,沈秀蓮投桃報李,直接把牛借給她家使,沒收她錢。
有了大水牛的幫忙,開荒種玉米的地很快就犁好了,而除了那小片斜坡,其他的地,正如之前的人說的那般,全是黃泥碎石子,估計種啥都不愛長。
但五畝三分地,除了小斜坡的八分地種了玉米,中間一個一畝的沼澤池子,剩下還有三畝多的地呢,該咋整?如果也丢荒的話,那些雜草雜樹很快又會長起來了。
種完玉米後,姜愛華閑了下來,這些日子天天圍着園子轉,思考着裡面要種啥。
雞窩是要建的,建雞窩的材料最好是竹子,上社村盛産野竹子,隻要到山邊挑合适的砍回來用就好,但如果荒地裡隻有孤伶伶一個雞窩,會不會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