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來天,沈秀蓮那邊總算有消息傳回來:“愛華,有個成華縣過來的老闆要看看你家的山,你趕緊跟你爸帶人家去看看。”
姜愛華精神一振,總算有人來看了!姜麗華周五的時候回來了一趟,說她把信交上去後班主任一個星期都不答理她,上課看也不看她,但還好,不敢再點名批評她讓她站起來上課了。
姜愛華安慰她:“别怕,一看她的樣子就是被校長批評了,可見這事兒就是她做得不對,你不用擔心,她不敢為難你的,家裡也在想辦法,會很快把你的學費湊齊的。”
姜麗華被姐姐安慰得有了信心,周日的下午又一個人走路去上學了。
成華縣跟他們甯安縣相鄰,而梨花鎮所在的地方離成華縣還近一些,有成華縣的老闆聽到消息過來買山也是很正常的事。
姜愛華連忙叫上姜成才,跟在村長的身後帶着那個趙老闆一起去了她家的山。
看見東山口那片向陽的緩坡,姜愛華能看到趙老闆的眼裡閃過一抹滿意之色,就知道他看上了,其實這片山真的不錯,種果樹應該很合适,隻可惜她家窮得叮當響,沒有本錢開發。
姜成才帶着趙老闆劃了一圈位置,指出分界線,還沒開始談,山腳下就匆匆地趕來了一行人,姜愛華心裡一沉,竟是姜福添家!
好家夥,一家四口齊齊整整,全過來了,肯定是要鬧事!
姜愛華好不容易盼來了想買山的人,此時真的氣得拳頭捏緊,心裡暗自打算若他們真敢說什麼過分的話,她就直接報警處理!
姜福添正是想來阻止姜成才賣山的,他想硬拗,說向東的這片山是他的,西邊的才是姜成才的,如果姜成才要賣,就把西邊的賣掉。
他這是想趁姜成才賣山的時候把兩家的山換過來,反正那個老闆買哪裡都是買,兩家的山剛好一人一半的,這就不存在什麼以大欺小的問題了。
見他隻是提出兩家的山換過來,讓姜成才把朝西那一邊的賣掉,連村長也不好說什麼了,畢竟姜成才賣哪裡都是賣,村長總不至于幫那個趙老闆說話。
姜成才還沒有想好怎麼說,趙老闆已經問了:“對面的山是你家的?”
姜福添含含糊糊不想答應,隻指着東邊的山,結果趙老闆來了句:“你們家的山賣不賣?”
原來是他嫌棄隻有三十畝小了,想把對面的山一起買過來。
結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姜福添一家也不鬧了,也不換了,而是在一起商量了幾分鐘後,同意了,但他家的山上種了百來棵李子樹,他要趙老闆把果樹的錢也算回給他,趙老闆同意了。
原來姜福添家也準備建樓房了,差不少錢,把山賣掉應該有萬把塊,那就夠了。
姜愛華沒想到事情會是這個走向,姜福添家也同意賣山了,那就各賣各的,各收各的錢,皆大歡喜。
村長也歡喜,本以為會在山上大吵大鬧,沒想到姜福添竟然也同意把那山賣掉了,那他還有什麼立場說人家姜成才?
趙老闆很有實力,走了兩天流程後就把錢付了,姜成才收到了9000塊,姜福添的山上因為還種了果樹,多賠了1000,從此那兩個山跟他們姜家就沒有任何的關系了。
姜愛華冷眼看着,隻怕姜福添日後會後悔。
她家是逼不得已隻能把山賣掉,但姜福添家的日子可比他們好過許多,而且山上的果樹總是會收成的,過個十來年那座山的價值隻怕要翻個幾十倍。
不過她沒有吭聲,現階段能讓他們閉嘴别鬧事就不錯了,何必生出這許多是非。
成功拿到9000塊錢,姜愛華立刻就按照之前一家三口開會說的那樣,去梨花鎮上買自行車,再把麗華欠着的學費付了。
這個年代最流行的自行車品牌就是鳳凰牌,一輛全新的自行車要480一輛,但旁邊修自行車的鋪子有賣二手的飛鴿牌,六七成新,隻要230一輛。
姜愛華戳了戳姜成才:“爸,不然我們買兩輛舊的吧?麗華上學要一輛,家裡要一輛,兩輛舊的加起來還沒有一輛新的貴。”
而且這個年代新的自行車還容易被偷,舊舊的反而更安全。
姜成才手裡握了一大筆錢,本是想買輛新的,但聽了女兒的話,發現隻有一輛的确是不夠用的,但要讓他買兩輛新的又舍不得,咬咬牙,還是掏錢買了兩輛六成新的飛鴿牌自行車。
修車鋪還免費送了兩把鎖,姜成才跟姜愛華一人騎着一輛到梨花中學去找姜麗華。
他們先去了校長辦公室,一進學校姜成才就拘謹得不行,好像自己的腦門上刻着欠學費三個字一樣,反倒是姜愛華落落大方,找到校長辦公室,把自己來補交學費的事說了。
校長兩周前才收到姜愛華的信,又是承諾一個月内會交學費,又指出姜麗華的班主任不應該在全班同學面前一直批評姜麗華沒有交學費還罰站影響姜麗華的心理健康,校長其實對于班主任的做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這種事情雖然心照不宣,但如果家長有意見那這問題就可大可小了。
畢竟班主任這樣對一個孩子施壓是不對的,家長提出意見了,他就必須要批評班主任的做法。
見姜麗華在兩周後真的湊齊了學費,校長當然滿口歉意,表示已經批評過姜麗華的班主任了,以後再也不會影響她的正常學習生活。
交了錢,拿了收據,在姜麗華的班級外面等了一小會兒,等到她下課,姜愛華才進去找她:“麗華~”
姜麗華沒想到大姐真的來了,她飛快地從教室裡出來,又驚又喜:“姐,爸,你們怎麼來了?”她像想起什麼似的:“是給我交學費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