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種田帶崽日常 > 第19章 第十九章

第19章 第十九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崔晚一喜:“那就多謝巧雲姐了。”

馬元心家的麥子還需幾日才能收,聽到崔晚要學怎麼做草鞋,馬元心幹脆也拿個凳子過去:“我也做兩雙草鞋,昨天老頭子帶了兩雙走,再做兩雙他下回回來才有穿。”

“前幾天我是做的夫君的鞋,他們男人家的鞋簡單。”李巧雲拿起竹筐裡的一雙布鞋給崔晚看。看起來和現代的涼鞋差不多,崔晚點點頭。

“我們女子的草鞋編起來就麻煩些,崔姑娘擡起腳,我看看多大。”

“行。”崔晚擡起腳。

“和我一樣大。”李巧雲用手比劃了幾下,然後從手邊取了幾根蒲草,“這裡還有蒲草,崔姑娘跟着我的動作來。”

“好。”崔晚注意到李巧雲用的是七根蒲草,也跟着拿了七根蒲草。

做草鞋和編竹席差不多,隻不過一個用的是竹篾另外一個是蒲草,而且草鞋小,隻需跟着自己腳的碼數來做即可。崔晚跟着李巧雲的動作将鞋底編好,就見李巧雲起身從屋裡拿了一個木頭做的腳模子出來,“這是?”

李巧雲道:“這是腳模子,一會編草鞋背就得靠它撐着。”想到崔晚手裡應該沒有這個,又說:“用自己的鞋也行。”

“崔姑娘的腳和巧雲一樣大,我這有。”馬元心将自己的腳模子拿出來,“你們用,我這會還用不上。”

“謝謝林嬸。”崔晚也不客氣,接過腳模子後學着李巧雲的動作,将其放在草鞋底上,然後将周圍多餘的蒲草順着腳模子梳理覆蓋。李巧雲做完這些又拿了一根棕葉開始編,旁邊不時往這邊看一眼的馬元心見崔晚不知如何下手,連忙放下手裡的草鞋指點如何做,“這裡編密實點。”

“這裡換成稻草。”

“嗯。”崔晚大氣不敢出,直到馬元心和李巧雲婆媳倆點頭才算是松了口氣,“這就做好了嗎?”

“就這樣。”崔晚做的着實粗糙,李巧雲看着忍不住輕笑,“也能穿,試試。”

馬元心也樂呵笑說:“試試。”

“嗯。”崔晚脫下布鞋,穿上自己做的草鞋,李巧雲也将她做的草鞋遞過去,崔晚一并穿着試了試,“巧雲姐做的穿着舒服,我的硌腳。”

“你第一次能做成這樣不錯了。”

馬元心也說:“下回你做的時候再編緊一點就行了。”

崔晚在院子裡走了兩圈,草鞋始終不如布鞋,但草鞋不花錢:“我記得河邊有蒲草,我一會回去割點。”

“行,再拿一把稻草去,稻草編鞋面子。”馬元心道。

自己已經不是一兩件事麻煩馬元心她們,崔晚感激不已:“多謝林嬸。”

“客氣什麼。”那日崔晚送的糖糕,可是用糯米做的又加了白糖,那一包少說十文錢,馬元心不是讓人吃虧的人,再說隻是一點不值錢的稻草。

這會時間不早不晚,崔晚想到剛才自己做的草鞋,幹脆借着這個時候又做了一雙,有馬元心婆媳倆指點,這一次看起來精緻了不少。如此就有了兩雙換洗的鞋,崔晚心情不錯,想到如今自己也上手了,這下給小小做她也能穿的舒服,思及此,崔晚說:“時候也不早了,我還要去割蒲草,我就先回去了。”

“這就走?再坐會,差不多老二也該回來了。”馬元心說。

“是啊,再坐會和我們說說話。”李巧雲也附和道。

“不了,該回去了。”崔晚看看天色,再坐會就該吃午飯了,自己不是那種臉皮厚的,“這兩天多謝林嬸和巧雲姐照顧小小,我們娘倆這就先走了。”

一旁蹲着的崔小小連忙跑過去牽住崔晚的手:“嬸嬸,姨我和娘先回去,再見。”這是崔晚教她的,說是一種禮貌用語。

“再見,哈哈,哪裡學的詞。”馬元心無罪笑起來,“行,要回也就不留你們,不過把稻草帶上。”

“好。”崔晚接過稻草,将稻草放在背簍裡。

“一會老二回來,我把錢給你送過去,你在家别走遠。”馬元心不忘壓低聲音。

崔晚應了一聲,和崔小小一道離開。

“要用腳模子随時來拿。”李巧雲大聲喊了一句。

就聽崔晚遙遙回應道:“好。”

杏源村有五六十戶人家,算不得上是大村子,但也不小。随着近幾十年朝堂穩定,雖說前些年邊境有戰事,但也未波及到這裡來,因此村裡也算是越來越好。就如徐家從村後搬到如今的宅院,村裡許多人家也是如此,從山腳或偏僻的地方搬過來。再随着嫁娶往來,兄弟姊妹父母分戶,就成了如今的杏源村。

“娘,你看。”剛才崔晚說也要給崔小小編兩雙草鞋,她的興奮就停不下來,在前面不時地撒歡,跑着跑着又蹲下撿起路上的東西讓崔晚看,“娘親,這是麥穗。”

“嗯。”崔晚往周圍看去,田地裡有村民忙碌收割麥子,不遠處還有漢子背着一大捆麥子往家裡走。至于收割過的田地裡有幾個佝偻着背的老人在撿拾着東西,崔晚猜他們撿的應該是掉落的麥子。

“快走,快走,别在我田裡撿。”

“我家收了還沒有來撿,你們這些人就來了。”

“去别家撿。”一個婦人提着竹籃大聲喊道,那些老人見到主人家來也不急,一邊撿一邊慢悠悠走,又被那婦人追到面前罵得狗血淋頭還搶回了老人手裡的麥穗。

“娘?”崔小小手裡捏着麥穗有些無措。

崔晚在農村生活過很多年,知道每到收糧的時候會有些窮苦人家的人會出門撿糧食,想必在古代更為常見:“沒事,我們撿的是路上的。”

說這句話的時候崔晚臉忍不住一陣陣發燙,可能怎麼辦?

崔小小倒是不覺崔晚的心思,她隻知既然娘親說路上的可以撿,她走路的步子一下子慢下來,隻要看到有麥穗就撿起來,哪怕是混在泥裡面的一粒麥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