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同新上任的學政大人,以及南先生和其他應邀出席的各界名流等,會對清會上每位學子的制茶過程及進行觀摩和點評,最後評出一名茶魁。
府城百姓都等着一睹今年茶魁的風采。當然除了院試榜首和武舉榜首之外,最受人關注的就是這位即将面世的茶魁了。
正如此前薛啟辰所言,不少高門貴戶家中有待字閨中的女兒或哥兒的,都早早備好的帖子,生辰八字都備好了。
除了榮譽,也有實打實的好彩頭可拿。茶魁在内的前三名可依次挑選一件。關于這三件彩頭早就傳開了。一方五星聯珠圖紋的端硯,一本極為難得的前朝善本書,以及半餅團茶。
坊間議論紛紛,說這塊端硯就是當年女皇賜給狄大人的那塊,自然是價值連城。若是誰家得了,哪怕轉手賣掉,也夠一輩子錦衣玉食;善本書來頭也大,聽說連嗜書如命的什麼王爺當年都是求之不得。不過關于這半餅團茶,衆人态度模棱兩可。茶餅而已,縱使千好萬好,哪怕是金子做的,又能值幾個錢?
關于這些彩頭,莊聿白自然也從薛啟辰那裡聽到些傳聞。要麼說二人一見如故呢,兩人都覺得這硯台好,其次是古書。薛啟辰更是直接開口:“琥珀兄,若是孟書郎得了這硯台,看在你我相識的份上,借我摸一摸。”
莊聿白心裡卻沒了底。他見了九哥兒制茶,與此前雲先生教孟知彰的路數大為不同,若這墨鬥以這個路數定乾坤,孟知彰……管他呢,各花入各眼,萬一孟知彰運數好,萬一這些評委們專好這口,萬一一個不小心這餡餅就是掉到咱家碗裡了呢。
“好,若是孟知彰得了茶魁,我們讓他選硯台。”莊聿白看好了那方硯台,說不定就有萬一呢。
但這茶魁哪是那麼好得的。
好茶、好水、好器、好技,自然是缺一不可。當然哪一樣不是拿錢堆出來的?尤其這最後一樣,茶術,更是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若是沒有一定的家資托着,誰家有閑錢閑心練習這個。
當然還要有好的贊助商,若找的是小攤小台,知府大人等一路點評過去,好不容易走到你跟前,你的茶湯涼了,或者茶膏化了,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所以雖然尚未正式“茗戰墨鬥”,多數人心中已經有了茶魁人選,那就是駱家大公子駱耀庭。要人品有人品,論相貌有相貌,家資家教更是數一數二,更有一個府城最大的悅來茶坊在身後頂着。今年茶魁,非駱耀庭莫屬。
甚至比賽頭一天,已經有不少人将準備好的賀禮悄悄送去駱家,當然中間或夾雜銀票,或藏着庚帖等。若正妻之位實在争不上,隻要能進駱家門,哪怕當個填房姨奶奶也比外面小戶人家的大娘子還要尊貴。
駱耀庭還是有些驕傲和清高在身上的,這種事情他向來不屑,全然交與父親去處理。自己是個讀書人,讀書求知,鬥茶養性,他這榜首和茶魁的位子,自然要拿得坦坦蕩蕩,風風光光。
駱耀庭就是要讓世人看看,尤其那位自以為是的書生瞧瞧,什麼是真正的大家公子風範,什麼是清雅讀書該有的氣度。
這日一大清早,悅來茶坊的攤台前便已擠滿了人,駱家大公子難得登台制茶,他們要親眼見證下這位新任茶魁的面世,見識下東盛府最頂級的制茶技藝和翩然如玉的公子風采。
駱耀庭一身清雅儒衫,志在必得地端坐在主攤台上。袅袅絲竹之聲萦繞四周,三名書童跪坐兩旁,一人侍水,一人侍茶,一人則手持竹扇将這滿台茶香輕輕扇送在越聚越多的人群中。
“駱公子果然人中龍鳳,一表人才,不僅是世家子弟的楷模,将來成為天子門生,做得一方父母官,那才真是百姓的福氣呐。”
“是啊。公子世無雙,此情此景隻應天上方有,奈何老朽我上世積德,今日也有機會得見公子一面呐。”
駱家攤台前來湊趣捧場之人越來越多,贊揚聲近乎将清幽絲竹之聲完全淹沒。更有識趣的家丁,早将紅包賞到那能說會道人的手裡。
駱耀庭聽得很受用,他微微側身,身旁侍扇的小厮忙躬身過來,低頭聽命。
“那個叫孟知彰的書生,今日在誰家攤位?”今日的茶餅似乎有些過硬,駱耀庭用茶針狠力紮了兩下。
“回公子,一家叫緣來茶坊的小攤子。”小厮跪着向前挪了挪,壓低聲音,“公子,需不需要我們派人去……”
此時派去前方探路的小厮跑回來:“知府大人的隊伍還有一炷香時間就到了,請公子準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