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
今日是回門的日子,珈甯不到辰時便起了,哪知床榻另一側已經空了,隻留下疊放整齊的褐色蓮紋錦被。
問過織雨,方知那人已在隔壁書房中溫書了。
“姑爺說今日一大早便要出門,他便不回聽竹軒了,還說不會弄亂了小姐的東西。”
今日天氣漸暖,珈甯換了身碧色的春衫,又在發髻間簪了些幾可亂真的簪花。
戚聞淵默完經書,又将昨日所寫的奏折重新謄抄了一份,這才出了書房。
甫一走出書房,見到的便是站在海棠樹下,比早春的春光還要絢爛的少女。
二月中,京城尚是沒有蝴蝶的。
也不知等到春光爛漫之際,彩蝶會否将他的妻子認作滿園春色裡最嬌豔的那朵花。
戚聞淵在廊下又深吸了幾口氣,方才行至珈甯身前,又見她肩上落了一片花瓣,剛想要伸手為她拂去,便聽得少女笑道:“二月裡哪來的花瓣?”
又見她指着枝頭:“都還是花苞呢。”
戚聞淵這才意識到,那隻是一片以彩線繡在肩頭的花瓣。
“好看嗎?”珈甯在晨光中轉了個圈。
揚起的裙擺掠過戚聞淵的衣擺,帶起一陣似有還無的微風。
戚聞淵道:“好看的。”
“哪裡好看?”
戚聞淵不答,似是在思考。
“不逗你了,”珈甯站定,“走吧,你都說了,謝府離侯府遠,我可不能讓阿娘與姐姐等久了。”
“不然,他們要是以為世子欺負我、待我不好,可如何是好?”
夫妻二人到了謝府,先是給謝夫人敬了茶,又互相都說了些吉祥話。
珈甯的父兄都遠在江南,便是謝夫人留了戚聞淵,珈宜則拉着珈甯往閨房去了。
吩咐侍女都先退下,姐妹二人并排躺在寬敞的大床上,珈宜道:“我瞧着妹夫的相貌着實出衆。”
那日大婚之時到底是人多眼雜,今日在花廳之上,珈宜又認真打量了一番戚聞淵。
濯若春柳,軒如霞舉。
是妹妹會喜歡的模樣。
“相貌又不能當飯吃。”珈甯踢開被子,翻了個身,正對着珈宜。
珈宜道:“你不喜歡他?又或是他對你不好?大婚那日他爽快利落地答應了母親那麼多要求,我還以為是個正人君子。”
“确實是個正人君子。”
珈甯抱住珈宜的手臂:“可他未免太正人君子了些。”
珈宜嫁的是個武将,自然明白不了珈甯口中的太過正人君子是何意思:“嗯?”
珈甯道:“你知道嗎,他們家朝食要用一道既不加調味料,也不上鍋烹饪的豆腐。就因為聖上力行節儉,他們也要學着聖上。”
又道:“那日我不習慣這味豆腐,加之又有旁的事情,他竟然是拉着我叨叨了小半個時辰。”
“我還以為世子是個寡言的。”珈宜道。
珈甯坐起身來,低頭看着珈宜,道:“我原也是這樣以為的,那日真是讓我大吃一驚!”
“那後來呢?”
“什麼後來?”
“他叨叨了半個時辰,你就乖乖聽着?在織造府的時候,我妹妹可不是這樣的。”
珈甯哼了一聲,道:“自然不是,我可不會讓自己吃虧。”
“那便好。”
珈宜又道:“那你讨厭他嗎?”
珈甯愣了愣,偏着頭道:“不讨厭吧。”
“那你這兩日開心嗎?”
珈甯先是搖頭,複又點了點頭。
珈宜笑道:“這是何意?我妹妹成個婚,怎麼成了優柔寡斷的性子了。”
珈甯道:“其實還是開心的,在侯府中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我從世子的書房取了一冊燕京城的風物志,裡面講了燕京城的山山水水、各類珍馐。我很好奇,看着那些文字便心生歡喜。”
又補充道:“但并不包括那道白豆腐和用糜子面沖成的茶湯!”
“至于不開心,大概是他和我想象之中的夫君不太一樣。”
“但我雖不喜歡,卻也說不上讨厭。我覺得和他待在一起,無趣卻又有趣,我說不上來。”
珈宜聽珈甯的話最終是落在有趣上,心中稍安,道:“我和母親明日便回去了,三娘若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也要記得寫信告訴阿姐和母親。”
妹妹遠嫁來京,又是陰差陽錯成了永甯侯府的世子夫人。
珈宜這幾日也和謝夫人聊過了,如若珈甯與世子當真成了一對怨侶,即使不易,也得讓他們分開才是。
但最好還是珈甯能上錯花轎嫁對郎,與世子成為一對眷侶。
珈甯颔首:“我知道的,不過,世子叨叨我的事情還請阿姐不要告訴母親了。他答應我以後不會這樣了,不必讓母親憂心。”
“答應你?”
“嗯,我們拉過鈎了。”
珈宜若有所思:“他倒是尊重你。”
見珈宜不再繼續問,珈甯開口道:“阿姐,你與姐夫是怎樣相處的?”
她記得阿姐剛訂下婚約的時候,也是覺得姐夫是個莽夫,并不歡喜這門親事,但這麼幾年過去,姐姐提起姐夫的時候,話中的甜蜜之意,珈甯也是能聽出來的。
“還能怎麼相處,左右就日夜相對,慢慢也就習慣了。”
“習慣嗎?可話本上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②,我覺得,這不應該是習慣就能得來的……”
“話本是一回事,你的生活又是另一回事了,”珈宜也坐起身來,握住珈甯的雙手,道,“珈甯,紙上得來終覺淺③。”
“我和你姐夫與你和世子也是不一樣的,你如今也大了,得試着自己去摸索如何過好往後的日子。不是去照抄話本,也不是去模仿我。”
“阿姐,我不明白。”珈甯回握住珈宜,阿姐雙手的溫熱讓她心中的不安稍稍散去了幾分。
“不說這些了,”珈宜道,“對了,世子府上可有姬妾?”
珈甯搖頭:“未曾聽聞過。”
又道:“他可是個大忙人,連京郊的湖都未曾賞過,哪有時間收房納妾?”
珈宜看着尚還有幾分稚氣的妹妹,放下心來:“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