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已經足夠詳實清楚了。”崔鳳儀一早起來就在看相關的證據,并跟着黛玉一起進一步整理完善。
“接下來,我們來盤一盤你告禦狀之後的事情。”
“登聞鼓由通政司管,由輪值的禦史主受訴訟,根據打聽到的排班順序,明日輪值的禦史為盧萬平大人。”黛玉點點頭道,這個事情她自開始打算,就有意在了解。
“盧萬平,出身範陽盧家,盧家以儒學傳家,向來瞧不上甄家這樣從商起家又靠着後宮招搖的人戶,且此人是當今提拔上來的,他輪值,自然妥當。”崔鳳儀贊賞的點點頭。
“通政司接了我的狀子後,涉及到都察院、大理寺,這兩家自然是要傳的,父親的死又在都察院,大理寺負責的驗屍,為公平起見,自然刑部也是要納入的。”黛玉繼續盤算道。
“都察院左都禦史汪守仁是太上皇提拔上來的,恐不會向着你,刑部尚書吳恒是皇上一派,不必擔心,大理寺的态度倒是微妙。”崔鳳儀回想着,又補充道,“你為前巡鹽禦史林如海的死狀告甄家,涉及到朝廷命官,太上皇肯定會将吏部插進來,吏部尚書張宣化是明晃晃的太上皇黨,當今上任後,在他手裡可吃過不少虧的……不過涉及到銀糧,聖上也可将戶部納入,錢岱大人與你父親關系甚好…如此,便是二比二了,能保住最終的判決不會完全朝着太上皇想要的方向發展,這事可行。”
果然如同推演那般,盧萬平在聽到風聲後,當日早早的便到了登聞鼓廳候着,不多時便聽見外面的鼓聲響起,他立馬起身帶人出去,便見一個氣質非凡的小姑娘在努力的舉起鼓槌,用盡全身力氣在鼓上一下下敲響,原本以為會見到膀大腰圓的女中豪傑的盧萬平驚訝了一下,不由在心中感歎一句,果然是女子豪傑!在看到那種禦狀後,更是一驚,果然有高人在背後指點。
在快速派人象征性打完幾闆子後,呂萬平迅速将事兒跟奏報禦前,并将禦狀上達天聽,打消了其他人幹預的可能性,又迅速的請來刑部的尚書吳恒,兩人将案子先接下來,得益于黛玉之前的整理,證據也很快清楚明了呈到了禦前。
待太上皇得知消息,又迅速加進通政司禦史、都察院左都禦史後,相關的證據已經經過了非常多的手,在多個部門留下檔案了,太上皇又迅速試圖加入吏部尚書,盡量影響審理的節奏和力度,當今又借機加進了戶部尚書。
一時間,朝堂上風聲鶴唳,這個案件由多部會審,原本清晰的案情在一遍又一遍的掰扯,一次又一次的争論中,變得渾濁不清。
遠在金陵的甄家,自然也接到了消息。被告之後,礙于太上皇的威壓,會審的多部的集中點在于整理證據,論證其可靠性和合理性,并未立馬提審甄家。
知道了這事兒的甄家衆人頭上都如頂着達摩克利斯之劍,紛紛為自己打算起來。賈府這日來了幾個甄家的婦人,神色匆匆的就要拜見王夫人。
王夫人早已聽說甄府被黛玉告禦狀的事,心下有些尴尬,賈府作為黛玉的外家,又與甄家是老親,夾在其中總是難做,算下來,黛玉要是順利了還好,要是被判誣告,賈府難免被牽連。甄家雖是老親,但也隻是關系好,他們做的那檔子事可牽扯不到賈府和自己身上。
“就說我最近身上不快,打發琏兒家的去見便是。”王夫人思索了會兒對着周瑞家的道。
不多會兒,王熙鳳便匆匆來報,道是甄家派人過來,道事态不明,未免意外,想藏幾箱财物到榮國府,另将前兒榮國府借與甄家的五萬兩銀子都還上,另外結算一萬兩的利息。
王夫人猶疑不定,兩人一同去賈母處請示,賈母面色沉重的思索半日,揮揮手,“回絕了去,那五萬兩銀子收了便是,利息一分不取。”
王夫人和王熙鳳暗暗可惜到手的銀子,但終究不敢違背賈母的判斷,将甄家的婆子送走了。
剛送走,王夫人又接到了王子騰的信,讓她和王熙鳳回娘家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