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這些家長身上,于荼看到了無效開會的無可奈何。
齊俐那邊,在綜合了小夥伴們的意見後,她給大家聯系到了多項工作。
因為經常到處閑逛,以及遇到各種搬重物吃力的人上前搭把手,齊俐累積下了一些神奇的人脈。
所以當齊俐真心想找兼職時,顯得比同齡的林柏容易不少。
不用擔心齊俐幫忙陌生人時遇到反訛上她的壞人。
一方面,齊俐自己看人頗為精準,能夠區分真需要幫忙與想占便宜。
另一方面,如果真遇到壞人,長神會提醒齊俐。
長神可是很希望齊俐能平安活到老死的。
不然長神的外來能量吸收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在齊俐與寬團熟悉了後,需要區分好人壞人時,貓也會提供給齊俐一些值得參考的情報。
齊俐給小夥伴們介紹可選工作内容:
“有定期上門陪貓玩、線上和線下的遊戲陪玩、編織小手工藝品……”
“以及最受期待的:監督學生寫作業。”
到齊俐家開會的小夥伴們震驚:
“監督什麼?”
“什麼作業?”
“我們自己沒寫也能去監督别人嗎?”
齊俐:
“看來你們也特别期待這項呀。”
“也許能實現雙向奔赴。”
“那我具體說說。”
“監督的對象包括小學生、中學生,以及大學生。”
“有些是家長委托,有些是學生本人委托。”
“因為學生本人委托的情況,學生的配合意願會更高,也就是我們工作起來會更輕松,所以我先來說這個。”
“簡單說來,有些學生有努力的心,但缺乏自制力,于是便想給自己找外部監督。”
“如果我們接這類工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待在委托人附近,盯着委托人看書、别玩手機。”
“自己下委托的這類普遍都比我們大十歲左右。”
“面對比他們小這麼多的監督者,他們會不好意思表現得太差。”
“如此我們的監督就成功了。”
“并不需要我們進行暴力鎮壓之類的行動。”
“我們還可以帶着我們的暑假作業去和他們一起學習。”
小夥伴:
“齊姐,你還沒有放棄認真完成暑假作業的念頭嗎?”
“你又不像言譽那麼追求滿分。”
齊俐:
“我确實不在乎是不是滿分,但是,我想要養成‘自律’的習慣。”
“我可以不想做一件事情,但當我想做某事時,我就希望我能做到。”
“做的時候不會輕易放棄,不會拖拖拉拉,不會必須别人推着我才能走。”
“如果現在不把自律培養成習慣,将來可能我們也會成為需要花錢請比我們小很多的小孩監督我們自律的冤大頭年輕人。”
小夥伴:
“那家長委托監督的情況呢?”
齊俐:
“就跟你們相互監督差不多。”
“被監督的那個人可能聽,也可能不聽。”
“但好處是,因為這類工作的被監督對象多是我們的同齡人,所以也許我們可以與他們成為朋友。”
鐘朵:
“然後結伴不寫作業?”
方知言:
“然後家長看監督出了反效果,便不再委托我們。”
其他小夥伴:
“監督一定要有正面效果嗎?”
“有可能雖然我們努力監督了、沒有鼓動被監督者和我們一起不寫作業,但被監督者還是不寫?”
方知言:
“失敗率是必然存在的。”
“但失敗率為百分之九十與為百分之十,顯然後果不同。”
其他小夥伴:
“監督委托人自己就是被監督者的那種,失敗率會比較低嗎?”
林柏:
“不一定。”
“會花錢找别人監督自己的人,自律能力一定相當糟糕。”
“這類人即使配合态度良好,但實際的配合效果卻可能不怎麼樣。”
“比如,他可能在監督下做到了不玩手機、眼睛一直盯着書本,可其實腦子在發呆。”
“也就是,實際上依然沒有學進去。”
“我們隻能監督到他們的身體,卻不能監督到他們的腦子。”
其他小夥伴:
“聽起來好糟糕啊。”
齊俐:
“是啊,我不希望自己将來成為那樣糟糕的大人。”
“所以,要從現在就開始建立自我約束的習慣。”
“為了以他們為戒,我們就先接這類工作吧。”
然後,部分在自習室、圖書館裡學習的大學生就發現,他們身邊出現了小學生。
一開始時,不少大學生對此是驚訝中帶些擔憂與排斥。
怕小學生會鬧。
但很快,大學生們發現,這些小學生隻是安靜地寫暑假作業,并頻繁地擡頭盯住某個大學生。
在那位大學生摸手機、發呆時,小學生盯得格外用力。
除此之外,小學生最多就是時不時喝點水,偶爾去上廁所,或者在座位上扭一扭。
并沒有發出比在場衆位大學生更大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