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相王,取自民間信仰的神祇方相氏。
喻長安對這位神明略有耳聞,相傳這是一位掌管瘟疫邪靈的神仙,而祭拜方相氏有驅疫辟邪的作用。
大齊初期的時候,也有許多百姓信仰方相氏。
但一目十行地把那第三回草草看了,喻長安忍不住皺了皺眉。
正文的口吻以異聞轶事來記錄,說有一個巫蠱之族一直供奉着一位不得見天光的方相王。
這位方相王身高八尺,青面獠牙,相貌可怖,法力無邊。隻要族長定期向其獻祭活人,供其食肉飲血,方相王就會一直庇佑這片土地。
而仰仗着方相王的無邊法力,巫蠱之族不斷壯大領地,最終霸占了一方土地,自成一國。
這薄薄一本書的内容,喻長安隻覺得好生眼熟。
法力無邊,食肉飲血,長得還奇醜無比……這不就是那異聞錄裡用來形容鬼王的嗎?
小喻同學在椅子上呆坐了片刻,然後動手又找到了方相王本紀第二回。
這一冊比第三回要厚,同樣也有翻閱的痕迹。
通篇讀下來,這一回記載的也是方相王的生平事迹,不過講的事情要比第三回陽光多了。
這一回講的是方相王在戰争裡如何大顯神通,救士兵百姓于水火。
喻長安先是草草看了一遍,然後又忍不住翻到了開頭重新仔細看了一遍。
這通篇的彩虹屁,什麼神威逼人,無所不能,英姿飒爽(單指氣質),八面威風,随随便便就能殺個七進七出……讓他學習一下。
也好在下次見面的時候不再詞窮。
畢竟鬼王好像也長得有些不盡人意,自己還得注意拍馬屁别拍到馬腿上。
但在把第二回仔細研讀後,喻長安發現,其他幾回的冊子不在桌上。
他起身,又在屋裡的書架上翻找了一邊後,終于确定,方相王本紀目前隻有這兩回。
找不到前情和後續,喻長安倒也沒着急。
畢竟文物修複的專業經常會遇到這種隻有一截半章的文本文物,如果次次都因為看不到完整的故事而心急,那他大概早就和教授一樣秃了頭。
放下方相王本紀,他開始掃閱書架上的其他書。
又大緻看了幾本,喻長安确定,皇長子好像真的很喜歡看民間異聞。
書架上的書冊,除了四書五經,一堆信件,以及一些其他的名人名作,剩下的幾排書架上全都是類似方相王本紀的話本。
類型之全面,喻長安單是看了一部分書名,就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把各種類型的鬼記錄看完了。
——而且還真有本書就叫《百鬼錄》。
數量如此之多,讓喻長安不得不開始懷疑,是不是在自己來之前,這位皇長子就已經知道了什麼與鬼王相關信息。
但現在也沒有機會問他了。
喻長安隻能憑借着直覺和耐心,在滿書架的怪神奇聞裡尋找自己可能需要的信息。
不過,哪怕知道找線索這種事情急不來,喻長安翻閱書籍信件的動作卻越來越快。
進一步說,自己準備刺殺鬼王的事情還有沒有其他人知道?是自己的主意還是受人指使?自己現在沒有成功,會不會有什麼後果?
退一步說,鬼王是什麼時候被召入皇宮的?都替喻氏做過什麼事情?喻氏又到底許了他什麼好處?如果不繼續供給好處會發生什麼事情?
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他現在問題太多,答案太少,還答應了那位大爺幫他解開禁制。
可他現在連大爺的名字都不知道。
……那位大爺看起來也不像是一隻很有耐心的鬼。
喻長安心裡清楚,自己就算心态不急,也還是得盡快找到一些對自己的情況有實質性幫助的線索。
比方說這位鬼王的來曆,比方說那鎖鍊是以何種方式将他拘在皇宮裡的。
就這樣,直到天光微熹,紅燭燃盡,喻長安也沒找到什麼其他有用的。
書房裡的裝潢在燭影下充滿了曆史沉澱的味道,放在平時,他應該會先仔細欣賞一番。
第一次線索搜集,以幾乎失敗告終。
小小地打了個哈欠,他揉了揉眉心,放下了手裡的《百鬼錄》。
不過幾乎失敗,還是有點小小的成功。
炬鬼,死于火燒者,樣貌懼人,怨氣極重。
原來自己剛剛遇到的那隻樣貌有些抱歉的家夥是被燒死的。
他一開始還有點懷疑百鬼錄裡信息的真實性,不過後來一想,他都來到了鬼怪橫行的世界,那麼這個世界有百鬼錄這種說明書,應該也很正常吧。
在百鬼錄裡,鬼怪厲害與否是按照怨氣的輕重來分的。
感謝作者,直接用畫正字來标明輕重,簡潔明了。
炬鬼那一頁,怨氣值被标了整整三個正字,算是正字比較多,武力值比較高的那一類了。
作者特意在下面标注,如果遇到炬鬼,要快些逃離,因其怨氣深重,不分善惡,見人就吞,哪怕是修煉多年的道士也難以與其抗衡,一般的法器幾乎傷不到它。
盯着幾乎燃盡的紅燭,喻長安的腦海裡又想起了鬼王将炬鬼團成了球的畫面。
那樣輕而易舉,那樣随随便便,仿佛是把一張紙揉起來,然後随意地在手裡抛了兩下。
他甚至不需要多給炬鬼一個眼神。
無聲地呼了一口氣,喻長安合眼,擡手捏了捏眉心。
自己好像一來就惹到了非常不好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