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場離開的時候,盛未夏主動坐到了副駕駛座,遠離情緒低落的夫妻倆。
安靜的車内,能聽到後排哽咽的,抽氣的細碎聲響。
蔣鵬濤再次感覺到不适,于是打開車載廣播,新聞裡正在播報房改的政策。
他頓時來了精神:“小夏,這次我們按你要求找了三個房子,有一個就是單位公房改産權的,年初剛補了錢拿到房本,這家年輕人要結婚,老人就想賣套房子,好讓小夫妻單位從再申請一套房子。”
“聽着不錯,鵬濤哥你把具體情況跟我說說?”
事關房子大事,盛未夏掏出随身帶的本子記錄。
“在二環外邊一點,唯一的問題就是房子有點兒小,統共就兩間房,加一個很小的竈間,房本上面積就39個平方。還有個房子大,80多平三個房間,還有個客廳,但就還沒拿房本,再有就是一個大雜院的倒座房,位置就離南海可近,真正的城中心,這套房子兒女都出國了,要接老人出去,所以想賣。”
“我們晚上去看嗎?”盛未夏記完,擡頭問。
蔣鵬濤今天開來的是單位的車,今天又是工作日,可見晚上看房最合适。
蔣鵬濤笑了下:“對,這幾家人白天不方便,而且吧也算都是悄悄賣的,咱們回頭過去也得悄悄的。”
盛未夏點點頭:“鵬濤哥,那個大三房我們不看了。”
“啊?”
蔣鵬濤意外地啊了一聲。
他意外的,不是盛未夏能猜到今天就看房,而是她果然跟他爸說的一樣,會果斷舍棄掉這一套。
顧德勝啧聲勸道:“你這孩子還是經驗少,80多那套明顯是最好的房子,你怎麼不看看呢?”
盛未夏意味不明地笑了下:“買房子還得讨個吉利嘛,一套是為了結婚,一套是為了團聚,說明風水不錯。再說房子大價格不也貴嗎?”
她沒法解釋,這種沒有房本的房子在交易的時候,會有多麻煩,很有可能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顧德勝見她這麼說,倒也沒在說什麼。
她嘴角淺淡的笑稍縱即逝,蔣鵬濤心裡卻想起了父親的話:
“這套房子沒有房本,就算私下簽合同,到時候一定有麻煩,萬一過兩年價格漲上去,賣家很有可能甯願賠點錢也要把房子收回去。你表妹不會要的。”
果然。
“沒事,姑父。”蔣鵬濤把他們送到提前定好的賓館,“我爸也說那套房子回頭手續麻煩。那我們今天晚上一起去看那兩套,我回單位跟那兩家約一下時間,等下班我跟我爸一塊兒過來。”
顧德勝自然再好不過。
賓館位置不錯,旁邊便是京市出名的古建築群,但他們夫妻倆昨晚沒睡好,路上奔波了一路要補眠,盛未夏嫌熱不想出去,便回房間把沒看完的小說拿出來繼續看。
五點剛過,蔣明智父子倆一齊過來接他們吃飯。
“兩家我都約好了,一家六點,一家六點半。”蔣鵬濤一邊吃一邊彙報。
蔣明智點點頭,對妹子和妹婿說:“看房子不宜人多,鵬濤待會兒負責開車就不進去了,你們倆誰跟着一起進去看?”
“我去。”
盛未夏用手帕擦了擦嘴:“爸爸帶上錢,五千不嫌少,一萬不嫌多。”
顧德勝手一頓:“帶這麼多錢幹嘛?”
“房子要是合适,當場就簽個意向書,下定金。”
蔣明智篩選出來的房源,一定會比她或顧德勝找好得多,極有可能今天就能定下來。
顧德勝嘀咕:“這不弄得跟買新房似的?用不着吧?”
蔣明智向外甥女投去贊歎的一眼:“有道理。”
他向妹婿解釋,“我能有這房子的消息,其他人也有,要萬一明天有人看了出價比咱們的高呢?”
好東西什麼時候都是稀缺的,現在上面在讨論房改政策,已經有人開始聞風而動了。
于是,蔣明智陪着顧德勝和盛未夏先看了第一套小的兩房。
房子是筒子樓,十多年前電子廠分配的福利房。
房本上産權清清楚楚,在這家剛退休的長輩名下,還是年初剛交了錢買下的産權。
盛未夏對卧室大小沒什麼要求,唯獨遺憾這套房沒有個像樣的客廳。
其實總價才三萬多,即便自己不住,實在是非常合适的投資——按這二環的地理位置,和一路名校的學區地位,十年後就能飛升。
适合出租,但自己住就少了活動空間。
蔣明智見她表情,便知沒有看中,果斷帶着人往下一個房子去。
“下一個房子就在南海邊上,但大雜院嘛,住的人多有點吵,你還得自己費心收拾。”蔣明智細數優缺點,盛未夏認真地聽。
幾十年後,現在很多人看不上的大雜院收拾好了也能賣上一兩個小目标。
她現在買不起整套四合院,如果先擁有幾分之一也不錯?
但到了現場,這房子的狀況居然比她想象的好得多。
倒座房,大門那裡橫了一垛牆,又在牆上另開了一個出入的門,倒成了獨門獨院的小院子。
房主是個老知識分子,戴着厚厚的眼鏡,讓他們随便看,自己坐在院子裡喝酒吃花生米。
顧德勝有些瞧不上:“這不跟鄉下平房似的?要我說還是那個樓房好。”
盛未夏越看眼睛越亮。
原先以為,院子已經是最大的加分項,沒想到裡面房間整整氣氣,門窗還保留着考究的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