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副本核心機制】
——「身份置換」表面是一場“找回自我”的遊戲,實則是系統模拟抹除記憶後的重構實驗。
它通過:
1.篡改玩家身份信息(随機更換名字、資料、記憶);
2.植入虛假邏輯(影子、鏡面、替代記憶);
3.讓玩家質疑自我本源;
最終篩選出“最穩定的存在意識”。
也就是說:你不是找自己是誰,而是要讓系統承認你是誰。
誰被動搖得快,誰就會被“影子”取代、成為“身份裂片”——被寫進下一場遊戲中,供别的玩家使用。
**
【系統核心意圖】
——消滅“錯誤者”。
“錯誤者”是誰?
是蕭景焱。
他通關九次,每次都選了不該存在的顧清塵。
系統原本的設定是——顧清塵在第七次通關時就必須死亡。
因為他并非一個普通NPC或玩家,他是系統設計的反向機制,是“身份篡改”本身的意識源頭。
但蕭景焱在第九次通關時将他救下了——讓死亡身份繼續活在場域内,擾亂系統結構。
于是系統為蕭景焱設置了第十輪。
從第一步就引導蕭景焱選錯:讓他在七把刀裡選“顧清塵”的名字。
這是系統的“試探”。
選了,就必須經曆“綁定死亡身份”“影蝕”“身份撕裂”等逐步坍塌的階段,隻要他有一步退縮,就會被系統抹除。
但他全程沒有後退。
他強行認定顧清塵是“我想選的那個人”。
哪怕代價是身份不穩定、人格裂解、自我撕裂,他都一一接受——并且赢了系統一次。
這正是第一輪的本質:
不是找“誰是我”,
而是證明——“我是誰,我說了算。”
**
【顧清塵是誰?】
在副本“身份置換”中,顧清塵有三重身份:
1.玩家:第一次與蕭景焱通關,是普通玩家,但被系統判死;
2.死亡身份:第七輪死亡後,被系統打上“不可再激活”的标簽,封存;
3.反向共生體:被蕭景焱用“意志綁定”拉回現實後,成為遊離于系統機制外的例外變量。
系統無法删除他,但也不會再承認他。
他之所以能留在場域中,是因為——蕭景焱記得他。
而一旦蕭景焱被抹除記憶,他就失去了“載體”。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副本一裡會說:
“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還記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