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化見衆人都為這舉世罕見的大報恩塔而感慨時候,他則為衆人順勢介紹起來這大報恩塔的來曆。經過楊銘化的介紹,衆人才對大報恩塔的來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是成祖朱棣靖難之後為報答父母明太祖朱元璋與孝慈高皇後馬氏的“罔極之恩”所建,遙遙望去,竟高聳入雲,周長百米。這項工程從永樂十年開始,直至宣德年間才竣工,耗時近二十年,使用的匠人和軍工達十萬人,耗資二百多萬兩萬兩銀子。據傳,塔建成後,九層内外共設篝燈一百四十六盞,每盞芯粗一寸左右。除了中間的一根管心木,塔身通體沒有一寸木頭,全身磚砌,裝飾全部用各種顔色的琉璃配件,頂端放有一枚碩大無比的純金寶珠。塔的内壁布滿了大小不一、全無重複的金佛。塔内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佛燈永明,通體輝煌。塔周身有152個鈴铛,微風吹過,即便就連在城門附近的周盈盈都能聽見聲響。
周盈盈也知道大報恩塔就是到了清朝也還存在,如今看到大報恩塔瑰麗輝煌的驚鴻一瞥,愧疚是有一點,她也并不是太難過。隻是周若雲看到這高聳入雲的琉璃佛塔,心中卻有着一縷淡淡的愧疚。因為大報恩塔的毀滅就發生在她所生活的時代。
就在清鹹豐年間,四百年都不曾坍塌的大報恩塔連同大報恩寺一起毀于戰火。關于此塔的被毀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清軍攻占雨花台後,太平軍為防清軍占據大報恩寺塔居高臨下炮轟南京城,太平軍先下手為強,遂“用火藥轟之,複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毀”。另一說則是毀于1856年天京之變中,北王韋昌輝因為擔心翼王石達開占領城外的琉璃塔炮轟城内,遂炮轟、炸毀此塔。
就這樣,這個全中國最高的建築,這個象征着古典中國輝煌的建築,就在十九世紀中葉,連同北京的圓明園一樣在連綿不斷的戰火中燒毀。隻不過圓明園的毀滅是因為外患,大報恩塔的毀滅是因為内憂。内憂外患之下,古典中國殘留的最後一絲讓人崇敬的古典之美也化作了那一片讓人感慨萬千的遺憾。
正在周盈盈周若雲姐妹為了大報恩塔最後的毀滅而各有想法的時候的時候,楊銘化突然告訴大家一個秘聞:“你們知道嗎?傳說這大報恩塔的最高處就是一個隐秘的禁地。建成之後,成祖下令最高處隻準他一人進入,任何人都不允許闖入,一旦發現有人擅入大報恩塔的最高層,殺無赦!”
聽了這些話,周奎和淩雲倒是驚呆了。隻是周盈盈和周若雲倒是一臉淡漠。
周盈盈心中自然明白成祖朱棣在這大報恩塔最高層竭力隐藏的究極内幕,自然對這一切也不怎麼感興趣。而周若雲倒是看看姐姐周盈盈,生性好奇的她對于這個内幕很是感興趣,她想要姐姐哄哄姐夫一塊去大報恩塔最高層看看,想探究一下這大報恩塔裡面究竟隐藏着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雖然周氏姐妹在南京城逛地很開心,但是這一次周家之所以來南京城,并不是來南京遊玩,而是照顧參加南直隸鄉試的楊銘化。一開始楊銘化自然不爽和周奎一塊去南京,但是楊銘化雖然讀書好,但是一些社會經驗自然不夠,如今就連下榻的旅館都是周奎和淩雲幫他找的,因此對于周奎和淩雲對他的照顧,他雖然不願意無功受祿,但是也不好意思拒絕。久而久之,楊銘化也和周奎一家人熟悉起來了。因為楊銘化忙着在鄉試前臨時抱佛腳,他也要在客棧中讀書寫文。周奎也是一個人油子,他不願意打擾楊銘化臨時抱佛腳,也就在楊銘化用功學習的時候帶着兩個女兒和淩雲一起到南京城閑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