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好厲害啊。”
在一聲一聲的“哥哥哥哥”當中,楊慎簡直要飄起來了。
他是家中長子,下頭有一連串的弟弟。
可惜他們沒有一個嘴甜的,見到他也是規規矩矩的很。
眼見趙小照生的可愛,忍不住捏了捏他臉蛋。
“你再回去多多複習,不懂的,問我、問先生都行。”
張宛遠遠瞧着趙小照頭頂噔噔噔的一連串+1。
等到楊慎走了之後,她悄摸摸走到趙小照身後,啊的一聲吓了他一大跳。
“阿娘,你吓死我了!”
趙小照也慢慢收到環境影響,也跟着别人叫自己老娘了。
“你膽子這麼小?我看你能的很。”
張宛拎着他耳朵,“你這不是都會麼,裝什麼裝。”
趙小照不樂意地說:“我要是那麼輕輕松松學會了,陸老頭還覺得是自己的能耐呢。”
“叫先生,沒規沒矩的。”
趙小照撇嘴:“他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
他抱着張宛的脖子撒嬌說,“阿娘、給我換個老師吧。”
“你要什麼樣的?”
“我看那個哥哥就挺好的。”
陸老頭實在是太老了,看着就煩人。
這個哥哥年紀就正好,比他大幾歲,教他功課最好了。
“你還挺會挑的。”
楊慎自然是才學出衆,眼下畢竟還是才明朝中期,大臣們還有些要臉。
一般自己大權在握時,不敢讓自己兒子登科,以免顯得太過于裙帶。
不像到了萬曆朝的時候,閣臣們一個兩個都把自己的兒子弄成了進士。
咱不說裡面是不是就一定沒有才學出衆的,不過總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
不過楊慎就不一樣了。
按說他爹内閣首輔,他高中狀元,難免被人抓住了把柄。
可誰讓楊慎自小就是神童,十幾歲時寫的詩就轟動京師。
當時的内閣首輔是李東陽,茶陵詩派的首領。
讀了他的詩後大為贊賞,收了楊慎為門生。
太過有名了,導緻如果他不能高中,才說明會試殿試有貓膩。
隻是,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後工。
如果楊慎就這樣一路一帆風順下去。
即使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也很難改變他的心态。
這時候,把他老爹掃地出門的嘉靖道長又閃亮登場了。
嘉靖連他爹楊廷和都能輕松幹掉,對付一個年紀輕輕、血氣方剛的楊慎,那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在大明特色廷杖的伺候之後,楊慎給發配去了雲南永昌衛充軍。
在此,他被流放了三十多年。
他老家四川的,其實離此地不遠。
但偷溜回去兩次,都給逮回來了。
嘉靖道長這人,出了名的睚眦必報小心眼。
因大禮議的緣故,他看楊廷和、楊慎這父子倆特别不順眼。
把他們踢走不說,還常常問及楊慎近況。
“那個楊慎,最近過的怎麼樣?”
這是個打擊報複的絕佳時機。
不過,好在楊慎人緣還可以,身邊近臣沒有落井下石。
大家反而忽悠嘉靖——“楊慎在雲南那個慘啊,簡直慘不忍睹……”
道長聽了,十分開心。
反正世宗朝一共六次大赦,楊慎他是一次也沒撈着。
最後七十二歲死于昆明。
就是得有這樣颠沛流離的經曆,才能真情實感寫出動人的詩篇。
看他這經曆也和蘇轼差不多。
生活越痛苦,文章越深刻。
不過區别在于,同樣是當哥的,他卻沒有一個為了撈他、而一路做到宰執的弟弟。
不過——這不就有了麼。
蘇轍最多也就是宰相,這個來頭更大。
可人家那是親的,你這個不好說。
張宛認真說:“你得鍛煉身體。”
“為什麼?”
看你哥哥哥哥叫的這麼歡。
自然是你但凡活的好好的,你這哥就不至于那麼倒黴。
不過,建議你多多少少還是給他些顔色看看。
人生太順,不助于他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