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鸾沒有聽清蘇和巴的嘟囔,就又聽到他說。“反正最後還是老子赢了,老子把他顧明遠的閨女要來了,從今往後,小丫頭你就是我的閨女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庫然有些麻木,這到底是怎麼個情況?她不是過來和親的嗎?怎麼聽着好像不是啊,她有些迷糊了。後來顧鸾才知道,北境王和顧明遠雖然身處兩個國家,經常交戰,但是那是兩國之間的問題。他們倆本人都是非常欣賞對方的。如果不是身處兩個陣營,他倆可能早就哥倆好的結拜了。
而北境王與顧明遠簽訂不互相互侵犯的條約,也完全是因為他知道和顧明遠是分不了勝負的,不如彼此修生養息,以後再說以後的事就行。而他和顧明遠以後也還有一些私信的往來的,隻不過單就是是互相挑釁吹牛而已。北境王有5個兒子,無論他在女人身上怎麼使力就隻能生兒子,一個閨女都沒有。當時顧明遠媳婦兒懷孕之後,尤其是在知道可能是女兒的時候,顧明遠早就顯擺的給他寫了封信,告訴蘇和巴他要有女兒了。給北境王氣的,差點直接點兵要來騷擾東黎的邊境了。
隻是他也沒有想到,曾經心心相惜的朋友,竟然真的是在意外之下失去了生命。而嫂夫人也随即病逝。那個剛剛出想襁褓的小姑娘,他還是很惦記的。但是聽說被東黎國的皇帝接到了皇宮去撫養了。
蘇和巴之前倒是想把孩子搶過來,但是想想戰王府的一切,應該都是這姑娘的,如果他把這孩子搶過來了,生死不知,那顧明遠留的東西是留給不到她的。甚至會讓東黎國那個虛僞的皇帝全部占了去。那還不如讓顧鸾在皇宮裡生活了,最起碼明面上他們會對她很好。
宋康對顧明遠是又愛又恨,他倒不會去懷疑顧明遠會通敵叛國,但是總是嫉妒顧明遠的才能。無論是文采還是武藝,都在他之上,隻是他不姓宋而已,不是先帝的親子,如果顧明遠是先帝的親子,可能皇位就輪不到他了。他知道顧明遠的忠心,所以他對顧明遠是又愛又恨。這種心情延續到了顧明遠的女兒身上。他是真心疼這個小姑娘,也真心把他當他侄女疼。但是總是會隔着那一層。他希望顧明遠留給顧暖的一切,可以變成他兒子的。也希望顧明遠的聲望可以慢慢的消散在民間。所以宋康對顧暖很好,但好的總是隔着一層。至于皇後徐瑾,她對顧暖是真好,但畢竟不是親生,總是有些算計在裡邊。面對娘家和養女。皇後還是偏向于娘家,所以徐瑾希望顧鸾可以嫁到她的娘家。所以即便東黎國這對帝後很寵着顧鸾,但他們從來都沒想過顧鸾是不是會喜歡他們安排的所謂婚事。
蘇和巴是不知道東黎國帝後的心思的,但他也大概能猜到。他覺得小姑娘在東黎國長大可能會更自在一些,隻是隐約的打探過東黎帝後的心思。他一直惦記着顧鸾,顧明遠的閨女他惦記很久了,就是他蘇和巴的閨女,現在顧明遠不在了,左右東黎的人對這姑娘也沒什麼真心,他便借着兩國和談的機會,把這姑娘要過來。他兒子那麼多,随便給這個姑娘找一個,肯定對她好好的,如果顧鸾看不上他兒子,那他就把她當閨女養,一直養着。不會像東離國那虛僞的皇帝一樣,就是表面功夫。
蘇和巴一直知道,東麗國的宋康也就大面兒上算一個明君,但是還是比較自私的。雖然他一直沒有對顧明遠做些什麼,但是蘇和巴知道,宋康是一直嫉妒着顧明遠的。隻不過,他還需要顧明遠的能力。所以一直在容忍,也許顧明遠的意外身亡是最好的結局,不然最後變成了功高蓋主,又不一定是什麼樣的結果了。
所以,蘇和巴知道以東離國君的心性,小姑娘會在他那很好的成長,但是長成以後必定會被身不由己。因為顧鸾身後的戰王府,實在是擁有的太多,宋康絕對不會放棄将這些東西收到自己囊中的。與其這樣,不如他以和親的形式要過來顧鸾。如果顧鸾喜歡他的兒子,就讓他随便挑,如果不喜歡他的兒子,他就當着閨女養着,讓她快快樂樂的生長,也算全了當年與顧明遠的“友情”。
斟酌萬分,蘇和巴對東黎發出和親的國書,也還好,一切順利,顧鸾答應過來和親,隻是他也很是擔心這個姑娘遠離家鄉,會不會不開心。算了就讓他一意孤行一次,總比被那口服蜜餞的兩口子算計來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