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整齊布衣的宇丸背着滿滿的背簍,帶着數個年紀相仿的同伴,前呼後擁行走在林間石階上。
十三四歲的年紀,在農家是能夠頂門立戶的。但這些年村中生活悠閑,對孩子就沒那麼苛刻。
這條去山神祭壇的路,在宇丸心中曾充滿了恐慌和饑餓。路邊的樹木被砍伐殆盡,野草也不見蹤影。現在也不過有些二指粗的苗木,都是近些年萌發或移栽過來的。
人們敬畏神靈,漸漸将村子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不敢再肆意破壞這邊的山林。
除了修建道路和祭壇,偶爾祭拜,大人們都繞着這邊走。
有膽小的孩子想回家:“宇丸,沒關系嗎?”
關于這座山的山神,人們知道得很少。談論起來便諱莫如深。
小孩是去年剛剛搬遷過來的,對神明的印象還停留在“需要獻祭新娘”的鬼神形象上。
純粹的善神,一般隻有寺廟會這樣宣講。
土生土長的神明待人總是嚴苛的。村民祭祀也多是為了對方不做亂,而非保佑。
知道更多的孩子安慰他:“沒關系的,宇丸家是被神明保佑的一家人。我們跟着他一起來,看在他的面子上,神明也是不會怪罪的。那個有祭壇的山洞,還是宇丸家的呢。神明都向他們借住哦!”
小孩猶豫着應下來,略帶崇拜地看向隊伍前方的宇丸:大哥哥長得高高的,看上去也很有力氣,衣服也很好看!哇,看過來啦!
宇丸将雙手枕在腦後,倒退着笑起來:“怎麼會,才沒有什麼神佑之家。”
“可是大家都那麼說啊!”
“對啊對啊,我媽媽說,她還見過神使給你家送東西!”
宇丸擺擺手:“什麼啦,當年我家是最窮的。媽媽身體不好,我五六歲就要跟着爸爸種田。
前幾年大雨淹了農田,我家的田地——呐,行這裡就能看到!
離着山太近了,被泥石流全——部淹掉,雨停了都沒辦法耕種呢。
爸爸是覺得‘反正都要死,不如死在找食物的路上’,冒險進山。見到了很多因大雨病死餓死的動物而已。要說運氣肯定是有一點啦。
但也是因為别人家都還能耕種,有餘糧,沒人一樣拼命才能撿到的。”
有孩子質疑他:“那,山神是不存在的嗎?明明每年你家的貢品都最多。葉子嬸嬸沒事就來呢!”
宇丸攤攤手:“神明大人當然是真的。但隻保佑我一家什麼的是無稽之談啦。
你們回頭看看啦~”
孩子們停下身,站在半山腰向下望去,遠處是一片碧綠茂盛的田地。
宇丸大聲贊美道:“這——麼大,這麼茂盛的田地!要哥哥,那片最整齊最大的是你家的吧?
那片種滿甜菜的是小桃家的。
還有那邊,那邊~
神明保佑了每一個人啊!
你們有誰吃不飽肚子嗎?冬天有誰家沒有柴嘛?誰家沒有修整房子嗎?”
孩子們面面相觑:是哦,他們自從搬過來之後,好像是過得挺好的。
宇丸肯定道:“我們祭拜的神明,是以一位溫和博愛的大人呢!”
年紀最大的要沒那麼容易被說動:“但是,隻有昌叔叔生意做得最好。”
宇丸搖搖頭:“我爸爸膽小啦。自從差點餓死以後,他就特别舍不得我們。
出去行商從來不走夜路,甯可繞遠也要走大路。
而且他也隻是沒受過重傷而已。經常虧本呢。
我家之前隻有他能幹重活,開得地太少才不得不那樣的。
别的不說,小桃,我爸爸是不是還欠着你家的糖錢?
還有你們其他人,有沒有去我家收債的經曆?
其他人家去走商的時候,雖然碰到過壞事,也都能平安回來嘛。
隻要像我爸爸一樣舍得時間,看上去也會和他一樣‘好運’的。
還有這個山洞。山林都是屬于那位大人的。說借是神明借給我們住,可不是我們借給神明住。”
一行人已經來到祭壇前,宇丸麻利地拜訪貢品:“非要說神明偏愛我們,那最多也是我們來得勤快,看我們眼熟?呐,你們也會對天天見的人更有好感嘛。多來嘛!”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争搶着将自己的貢品往前放。
很快嘻嘻哈哈鬧作一團。
本來嘛,誰不想做特别的那一個。如果不是自己,那麼被公平對待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宇丸見他們聽進去,悄悄松了口氣。
山林中越來越安全了,産出也的确多。隻要人們習慣了進山,神秘感總會下降。
他雙手合十沖某個方向拜了拜:抱歉了神明大人。看在我為您廣播善因的份上,原諒我吧!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讓大家相信生活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但不會有人信。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得了好處卻不認,萬一惹怒神明......那代價他們負擔不起。
但這種言論隻能從小孩子開始傳,大人中間這樣說話意圖就太明顯了。
宇丸苦惱:一定要有用啊!
小小的聲音從旁邊傳出來,宇丸回頭,看見抱着果子的妹妹。
“小佑,你怎麼在這裡啊?”
小女孩一身髒兮兮的,看見哥哥,眼淚立刻就流了下來:“哇!哥哥!我去摘果子,被猴子追了啦!”
少年們紛紛圍過來七嘴八舌安慰她。
“不要怕,我們幫你打猴子。”
“這個是好遠那邊的一棵樹結的果子吧!我哥給我帶過,特别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