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走訪了陳大夫的恩師。
恩師對陳大夫的評價,除了憤怒,就隻有失望,他提到過,以前意識到陳大夫有些急功近利,隻以為是年輕人年輕氣盛,就沒放心上。
哪知道他已經不是年輕氣盛那麼簡單,而是喪心病狂了。
于是恩師對他的評價就是,他是個極為擅長僞裝自己的人,你想看到的,都是他給你看到的那一面。
曾經因為事故,兩人面談過一次,在那次,他親眼見到了陳大夫真實的樣子,醜陋不堪。
“讓這樣的人成為醫生,簡直是就是一種恥辱。”
這是恩師對他最後的評價。
警方還走訪了他曾經的同事、同學,為數不多的證人裡,對他的評價都是他有些讓人看不透。
“他的家庭呢?”
衛國平問姜茳。
一個人的性格養成,還是地看童年。
一個變态的養成,童年才是奠基石。
所以未清宴會被人懷疑成兇手,就因為她那非同一般的坎坷童年境遇。
“他父母早死了,出車禍,在他十一歲的時候,後來被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在他十五歲的時候,爺爺奶奶也突發疾病去世……”
姜茳讀到這個的時候,皺了皺眉。
一家人都死了……
是巧合嗎?
“父母是什麼情況?”
衛國平問。
姜茳看着資料。
“就兩夫妻深夜開車出了車禍,據十一歲的他說,是為了一個叫什麼圓圓的女人,父母吵架争執,兩人就匆忙駕車出去,然後就發生了車禍。”
衛國平把資料拿了過去看了一遍。
“也就是說,他的家庭是不幸的,破碎的?”
一個破碎的家庭,是一個變态養成的重要要素之一。
“他爺爺奶奶呢,都是a大的大學教授,爺爺有心髒病,奶奶有糖尿病,那天他好像在圖書館看書,回家晚了,才發現爺爺奶奶的死。”
“警方調查後,得出的結論是,奶奶糖尿病發作沒來得及注射,爺爺看到奶奶死了,心髒病也發作,來不及服藥,跟着也死了。”
有點……
姜茳微微歪了歪頭。
“師傅,我怎麼看着總覺得有些微妙。”
就是一種直覺,對案件的天然的直覺。
“确實,讓人耐人尋味。”
衛國平看着,贊同姜茳的說法。
“不過他運氣好,因為聰明,s大直接破格錄取了他,連高考都直接省了,反正後面一路都很通暢,跟開了挂一樣。”
姜茳将陳大夫的經曆和未清宴的經曆對比了起來,發現這兩人真的有很多相似的經曆。
兩人太像了。
“有一點啊,我特意去調查了就是他爺爺奶奶死後,他的表現,大家都說,他忽然變得開朗了很多,别人以為是他故作開朗,于是大家都很照顧他。”
“在他爺爺奶奶死之前,他很孤僻,幾乎不怎麼笑的,更不歡迎,甚至一度被人孤立。”
“後面變開朗了,就跟變了個人似的,變得非常受歡迎了。”
如果他不受歡迎,又怎麼會跑得那麼快,成為醫學界的新星,還能俘獲自己恩師女兒的芳心呢。
“總結下來就是,在他監護人全都死了之前,他的性格是一個樣,在他孤身一人後,他就變成了另一個樣子,成為了截然相反的人群中的焦點。”
就……太奇怪了。
“他果然擅長隐藏自己。”
“這兩個人大概都不是他。”
真正的他恐怕要更加黑暗。
衛國平評價着。
如今陳大夫真實的形象也逐漸成型,變得立體起來,那他完全可以成為那個梧桐村連環殺人案的真兇。
“師傅,如果陳大夫是幕後真兇,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