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說笑着回了孟家,就開始熬豬油。
孟家人見他們賣了豆腐,一文錢不拿回來也沒說什麼。
他們畢竟不是孟家人,會不會過日子的,都和他們沒關系。
要是趙淩他們帶回來錢,他們還真不好意思用,但帶回來豬油,肯定是大家夥兒一起吃。
孟大嫂把豬闆油按照他們的意思全都切了小塊,一起熬成豬油。
顧朻就守在邊上,吃熱氣騰騰的豬油渣,也顧不上孟家一群饞得“口若懸河”的小朋友。
或許是豬油渣功效絕佳,或許是他今天走動多,腸胃蠕動足夠,沒一會兒就跑去了茅房。
剩下的豬油渣,趙淩和窦榮跟小朋友們都分着吃了一些,剩下一些得分幾次炖鹹菜豆腐吃。
其實孟家腌制的鹹菜也不怎麼鹹,今天趙淩買回來了鹽,額外加了一點。
人體長時間攝入不足鹽分,會沒力氣的。
第二天,距離天亮還早,三個人就起床洗漱,開始做豆腐。
趙淩先給他們一人沖了一杯鹽糖水。
吃喝差點少點還好說,可别真餓出病來。
顧朻和窦榮嘴裡面淡了好幾天,突然喝到鹽糖水都覺得好喝。
趙淩昨天買的不多,畢竟是用金葉子作弊的,夠十天就差不多了,不能真大魚大肉的。
他們忙活了一會兒,孟家幾個兄弟都過來幫忙。
一斤豆子能出四五斤豆腐,做成含水量更高的豆腐腦,就更多了。
他們先一人舀了一碗豆腐腦,鹹黨就簡單淋上一點醬油,甜黨就淋上一點紅糖水。
吃完,他們就推車獨輪車往集鎮上去。
今天沒有“貨郎”送他們。
顧朻和窦榮會推獨輪車,隻不過速度不快,剛好趙淩走路能跟上。
三個人到集鎮上的時候,本地的居民開始陸續出門活動。
趙淩小孩兒的聲音穿透性極強,張嘴就吆喝:“豆漿、豆腐、豆腐腦勒!熱氣騰騰的豆腐勒!”
人們很快就聚了過來。
豆漿和豆腐腦都是熱的,還便宜,甜鹹都有,賣得很快。
豆腐還是兩闆,賣的時間稍微長了點,不過剩下的被雜貨店的老闆看中,直接給包圓了。
顧朻現在已經完全是個農家少年郎的模樣了,跟雜貨店老闆談話的時候,笑容中都透着憨厚老實,隻是價格分文不讓,也不讓賒欠。
他們這點小本生意,老闆還想中間商賺差價,絕對不行!
他拿着銅錢,問窦榮和趙淩:“要不我們割兩斤肉?”
趙淩說道:“買兩塊生姜,一會兒回去的時候我釣兩條魚。”
孟家村裡的河水淺,不過他們一路過來有經過一條還算像樣的河,瞧着應該有魚。
昨天不知道,今天來的時候,他特意帶了釣魚竿。
顧朻笑道:“釣不到,我們就買一條。”
他見過趙淩送到宮裡頭的魚,超大。
但他沒親眼見過趙淩釣魚,就覺得和他父皇“獵到的鹿”一樣,都是别人的功勞更大。
那麼大的魚,都快有趙淩那麼大了,怎麼可能是趙淩自己釣起來的?
别人在河裡面給他挂鈎子上,他都拉不起來。
他再瞅一眼趙淩的釣魚竿,就是一根毛毛糙糙的樹幹,系了一根線,上頭穿了雞毛的羽管當浮漂,底下還沒魚鈎……哦,買了一根縫衣針,現拗的。
窦榮把很粗糙的魚鈎系到更粗糙的釣魚竿上,叮囑:“一會兒中了魚,我來拉。”
“嗯!”
顧朻跟在兩個小朋友身後,完全不知道他們哪裡來的自信。
然後他們還真的釣到了魚。
魚不大,至少沒有趙淩之前釣到的大,但也不算小。
最大的一條有窦榮半條胳膊長,小的也有巴掌大,更小的都放了。
顧朻蹲在河邊,看窦榮收拾魚,再看看隻剩下半截的釣魚竿:“還真能釣上。”
釣魚竿剛才被魚給弄斷了,趙淩情緒低落,挨在窦榮身邊,跟貓一樣貼貼:“壞魚把我魚竿弄壞了,還把針線都給拖走了。剛買的針!”
他要是有好的釣竿,一定把那條魚給釣起來,絕對超大!
一千斤!
顧朻看着用草繩串起來的十來條魚,看着不僅會變錢,還會賺錢的未來戶部大員,眼睛閃亮:“明天再給你買新的針。”
“不行,明天不出門賣豆腐,明天得下地。”窦榮把兩串魚挂到獨輪車前面,“明天輪到表叔家用耕牛了。”
他還記得他們來農村的目的:“我們明天都得下地幹活。”
趙淩想着自己是跟着記下,回去畫成繪本;還是在邊上撿蚯蚓,改天拿着釣魚,就聽窦榮說道:“水靈也得下地。”
趙淩驚呆了:“我?我下地能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