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事情就是這樣的,現在外面村長們都在等着,希望能夠買到神犁。”王二胡解釋道。
許行知看着下首五大三粗的衙役:“所以他們是受邀去了陳家村一趟,然後整個縣裡的人都認可這事是真的,現在一起聯合上書找我是吧。”
“對,外面看着八九十人,把縣衙門口都給擠滿了,還有不少人圍着看熱鬧哩。”
“這麼多人。”許行知揚了揚眉,但随即想起來,多是年老的村長過來,身邊肯定要帶上一兩個幹活利落的好把式在身邊,偏頭對旁邊的陳縣丞說:“始新,你去讓他們四廂分别選出四個代表進來,人太多縣衙也擠不下。”
陳縣丞點頭,但随即想起于木匠那邊的進展,微微歎氣:“大人,大家相信縣衙是好事,但現在于木匠那邊,我前日去看也隻有三十架犁,多做也做不了多少,整個南新縣四廂一共六十五個村子,怎麼分都是不夠的啊。”
“大人是希望于木匠能夠帶動整個南新縣的木匠起來做犁,但做犁是個精細活,整個縣裡面,熟手的木匠也就那麼一些,頂天能找出十來個。”陳縣丞苦口婆心:“先不說上手需要時日,全心全力去生産,花上一周,最多也堪堪一村一架罷了,大家都不滿意。”
“而且大人,縣城裡的幾家,也讓小厮來打探消息,希望能購到一些犁。”
“這個我清楚,供不應求嘛。”許行知看了看桌子上的幾封拜帖,都是南新縣比較有名的士紳,問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像陳家村這樣的富裕村子,也就有一頭牛,先不說怎麼給全村分着用,一些窮一點,人少一點的村子,是沒有牛的,也就是說,買了這犁,也不一定能用上。”
“這個問題不大,大不了叫兩個漢子一起拉,總是比鋤頭省力的,我問了村長,他說人拉的話,土軟的地是沒問題的,硬的地方用鋤頭敲開就好。”陳縣丞倒是知道這個問題。
“那就沒事了,昨日你不得空,我就去了于木匠那邊一趟,原先是做整犁很耗費時間,幾種零部件對木匠的要求很高,一些弟子學徒手藝不到家,是不能上手的,這樣自然做得慢。”
許行知耐心的解釋道: “但這犁也不是所有部件都難,就提了一個建議,進行分工制作,一些簡單不容易出錯的地方,讓弟子去做,有經驗的老師傅去做那一部分難的,最後再進行拼裝。”
“加上他師兄弟們,他們幾個大師傅加上下面的學徒小木匠,加起來都有十幾人了,一個配件做熟手了,那出貨更快,第一批三十件犁能應對。”
“犁賣出去後,後面更大的市場需求,就要看他們聰不聰明了。”
陳縣丞忍不住問一句:“要是做不好呢。”
“不會做不好的。”許行知神情淡淡:“有些人沉寂久了,就以為自己真的就這樣了,實際上,在真正時機到來之時,就會拼命抓住機會往上爬。”
“當然,抓不住也無所謂,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從來不是非他不可。”
昨天去于木匠那的時候,那麼精明能幹的小老頭,愣是拉着他的手臂哭喊做不完,還說什麼:“我知道你點子多,我們真的不行了,再熬身體要出問題的,大人出出主意吧。”
許行知摸了摸鼻子,自己之前沒說分工做配件的事,原本做犁的時候,每一個部件打磨的都要精細,于木匠自己也往裡面死磕,沒想到這個時代,都是習慣于做整機的。
他把分零件這主意一出,于木匠原本就精的眼睛更亮堂了,整個人仿佛在發光,臉上假意做出來的哭喊瞬間不見,幹脆利落的爬起來,當即把一個做好的犁給拆了,把旁邊的大弟子看的嗷嗷叫,擔心自己師父是不是忙到瘋魔了。
一個整犁拆分成一個個小件,于木匠把難的和簡單的分類,叫出其他兩個弟子,指了指地上這堆零件:“這些你們能不能做出來。”
兩個徒弟當即蹲下來,拿在手上看了看:“這個結構很簡單,能做。”
于木匠咧嘴笑開,看許行知的眼神熱情四溢:“大人,您這腦子不知道是怎麼長的,怎麼有的人隻會吃幹飯,有些人的腦子,天生就該用來出主意。”
“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我光想着整機,沒想着可以讓其他人做零件啊,我趕緊叫人梢信去,把手底下帶的徒弟統統給我帶上來。”
“這下别說四十架,一百架我都給你搞出來!”
衙役從外面帶進四個人進來,幾位都是受人信服,得高望重的老人,幹煸的面容是盡是老态,但神态卻是格外精神抖擻的,幾雙亮晶晶的眼睛望過來,像是看見了唐僧肉,不過面上卻是恭恭敬敬的行了禮。
會客室裡,讓人坐下之後,許行知在心裡打了一遍腹稿,隻是還沒開口,就被對面先發制人了。
瞧着能做他爺的老人直接快步走到許行知面前哭訴起來:“我們東廂的父老鄉親們知道縣令大人上任,一直心心念念着大人,能來我們村子看看,有大人的激勵,必然更加的激情飽滿投入春耕。”
“說來我也姓許,五百年前或許和大人是本家,隻是沒想到,還是沒等到大人來。”語氣抑揚頓挫,渾濁的眼珠子看着都有點可憐巴巴了。
其他人嘴角抽的厲害,這厮慣是臭不要臉,不過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之前楊縣令在的時候,既是心軟,也是不想讓他來煩人,手裡落了不少好處下來給東廂。
羨慕是肯定羨慕的,但要他們拉下臉來像他這樣,幾人又覺得,沒必要,真的沒必要,就是不知道新縣令吃不吃這一套。
看見新縣令錯愕一臉懵的表情,北廂的老人看着更沉穩:“大人,大家總歸是望着您來的,大人可是南新縣的福瑞,就單單一把曲轅犁,以後耕田不知道能輕松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