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嬷嬷是誰,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說是原著中的第一豪仆都不為過。先不管現在的賴嬷嬷是何地位,在紅樓中劇情中賴嬷嬷一家的排場,可是體現的淋漓盡緻了。
原主的記憶中也是有賴嬷嬷的,因為那個被處置的夏嬷嬷,每次說起賴嬷嬷都是一臉的豔羨。之後就在原主跟前抱怨,說是跟了個不得力的主子,過得還不如賈母跟前的三等下仆。
所以賴嬷嬷的來曆,夏恒也是一清二楚的。賴嬷嬷是賈母跟前的陪嫁丫頭之一,因為出了錢氏的事情,把丫頭配人的念頭瞬間充斥了腦海。
因為賈母沒想過,她不過是就提了一嘴,錢氏還真敢應下。弄了個騎虎難下。最後還是賴嬷嬷果決,直接就要自梳表忠心,這才将賈母的理智喚了回來。
賈母也知道跟前的人都是她立足賈府的根本,因此經過考察後便留了一些,實在指望不上的就配給莊子上人。留下的丫頭們也都挺感激賴嬷嬷的,所以賴嬷嬷在丫鬟嬷嬷眼中的形象還是很不錯的。
由此,賈母對賴嬷嬷也就特别信賴,千挑萬選了當時的賈府賴大管家。可惜着賴管家英年早逝,留了賴嬷嬷孤兒寡母的,賈母對賴嬷嬷還添了曾愧疚,更加器重賴嬷嬷了。
至于為何這大半年夏恒未曾在見過賴嬷嬷,皆因賴嬷嬷家裡三喜臨門,賈母特地準了一年的假。首先是大兒子成婚,然後女兒産子,緊接着也給小兒子訂了親。
不過賴嬷嬷也不可能真在家裡呆一年,這不過了年就立刻進府了。哦,忘了說了,此時的賴嬷嬷在府外已經有宅子了,這次進府還帶了大兒子一家進來。
夏恒不覺想到原著中賴嬷嬷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榮國府管事,一個是甯國府管事,還被賈薔這樣的嫡支玄孫稱呼為賴爺爺。
可見日後的榮國府子孫不濟成啥樣了,賴嬷嬷的孫子都做了知縣了,捐了同知的賈琏還在跑腿管内務。不過也不怪賴嬷嬷一家能發展成這樣,從夏嬷嬷的口中就知道,這賴嬷嬷是個非常聰明的人。
首先賴嬷嬷作為陪嫁丫頭,肯定清楚自家主子的性情,否則也不會自梳明智。要說後人把賈母比作雍正的親娘是有道理的,偏心上不說了,愛欲生恨欲死的性情還是挺相似的,要不能那麼折騰錢趙兩個姨娘和子女嗎?
如此,賴嬷嬷可就成了賈母眼中第一人了,那待遇甚至比王熙鳳這樣的孫媳婦還要好點。原著中可是有句子為證的,賈母召人商議如何給王熙鳳過生日,鳳姐兒尤氏都沒有資格坐,賴嬷嬷告罪後卻能坐着一張小凳子。
再者賴嬷嬷可是非常清楚出身二字的含義,既然兩個兒子沒法子做良民,那就做最大的奴才。之後又籌謀了孫子的自由身,最終跳出了奴才的圈子,成了官宦之家。
其實夏恒在榮國府的大半年,是非常有收獲的,像穿越文中以自由身收買人心的做法,收效甚微呀!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國史可分為:欲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想想賴嬷嬷家裡那有半個大觀園大小的花園,所以夏恒也就理解了這府裡的丫頭們一提到被放出府的人,為什麼會露出滿臉的同情了。因為出去之後,說不定會再被賣一次,誰知道下家是個什麼樣的。
一想到這裡,夏恒也就不明白賈母的腦回路了,這甯與家奴,不與親人,這是何等的無私。還帶着一家老小去賴嬷嬷的花園賞景,這到底是個啥意思,難道是為了告訴衆人跟着她才有好日子過嗎?
這要是擱在别的主家,看到一個下人過得比自己家裡的人過得還好,抄家都是好的了,安個盜竊主家财産的罪名,打死發賣都是有的。
所以說,還是他見得世面少呀,完全不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那現在,當他面對賴嬷嬷的時候,應該抱着是尊老愛幼的态度呢,還是主仆有别的态度呢?
“五姑娘,五姑娘,您醒着嗎?”通報了一聲的白鹭,看到賬内毫無動靜的夏恒,不得不再次喊了一聲。心裡也是無奈,這早不來,玩不來,五姑娘剛休息就來了,也不知是不是又為難落秋院的。
夏恒吩咐了幾個丫鬟分工合作,就爬到床上準備歇一歇,還沒寬衣就聽到了白鹭的通報省。一聽到是賴嬷嬷,驚訝的半天沒回過神來,直到白鹭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才拉回了自己的思維。
“醒着呢,讓賴嬷嬷進來吧。”夏恒最終還是拿出了對待顧客的态度,說不好聽的,他頂着庶女的名頭也就不去作了。
再說賴嬷嬷的年紀,也是大媽級别的了,就當是尊老了,他要是真敢把賴嬷嬷當下仆看,賈母絕對會收拾他的。
“見過五姑娘。”賴嬷嬷并不因為自己是賈母身邊第一人而失禮,反而禮數周全,姿态也做得謙卑,至于心裡恭敬不恭敬。
夏恒望天,那肯定是不恭敬了,作為奪了賈母丈夫眼球的夏姨娘的女兒,賴嬷嬷能如此他已經很意外了。也是,若賴嬷嬷不會做人,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臉面了。
這點原著中有不少描寫,他就不一一列舉了,心理活動太豐富了也不好,被别人說湊數字就不好了。
“賴嬷嬷不必多禮,嬷嬷請坐下說吧。”夏恒微微轉身,受了半禮,接着吩咐白鹭道:“去沏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