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之下為四嫔,如今隻有生了皇次女塗安的麗嫔和皇三女的柔嫔,兩人的女兒同年同月同日生,一個早上一個晚上,今年剛剛五歲。
之後的便是一班沒有生育的昭儀,婕妤,美人和才人,數量不等。這也叫少嗎?怪不得古代人口增長緩慢,除了醫療問題導緻的壽數問題,還在于有錢人一占就是幾十個,可娶了幾十也因為内鬥生不出幾十個,而窮人又娶不到老婆,可不就人少了。
真是羨慕嫉妒恨呐!夏恒已然忘卻了自己頂着的是個女子名頭,卻被先生灌輸了一大堆的人際關系,一點也沒懷疑先生的用意,反而興緻勃勃的聽了下去。
那授課的女先生則是想到另一層去了,鄭家找了她來不會是想培養個後妃吧,思及此,說得更詳細了。
說完宮裡的人,該說宮外的了,首先要說的就是忠順王塗钊。義忠親王壞事的時候,忠順王還是個小不點,如今也不過剛剛及冠,男妻的人選還沒定下來,倒是有幾個娈童。
也是,當下的風氣就是就連贅婿都被人挑三揀四,何況是男妻,若不是宗族的臉皮厚,誰樂意讓族内弟子挂個男妃的外家之名,所以經曆了四朝後就基本沒有了為家族繁榮舍棄弟子的事了。
因此,忠順王都已及冠了,還未定下男妻,畢竟男妻的身份也不能太差,否則皇家的臉面往哪擱。可有身份的人家也不樂意推家裡的子弟出來,好的還指望光耀門楣,換個差的你是看不起皇家嗎?
夏恒想也是,誰家願意把大好的青年困在王府的後宅,想到那個夏嬷嬷要把原主賣給忠順王,就一陣牙酸,說句不好聽的。娶男妻那是第一代忠順王自己樂意,誰知道還約定俗成了,把皇子們坑得不清,畢竟不是每個忠順王都好男風。
既然忠順王還是個孤家寡人就不用多說了,接着來說四王八公,其實從皇家的姓氏就很容易推斷出異姓王的姓氏了。
首先因着北靜王姓水,那麼其他三王的姓氏也應該是諧音,南安王的火姓應該是霍,東平王屬性為木,這個姓氏的諧音可就多了,不過這裡的是穆,禾字旁和木沾邊不是。
剩下的西甯王也就很明顯姓金了,不過這個西甯王的金還有另一個姓,愛新覺羅,眼熟吧,如雷貫耳吧。反正夏恒是驚到了,不得不說塗家的老祖還是很給力的,當然建立清朝的滿族因為參與了義忠親王的謀反,所以舉家被皇帝遷到西北鎮守邊境去了。
有的人恐怕會不了解,若真是這個金家,白山黑水是在東邊應該是東平王才是。夏恒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先生說按地圖這麼說是沒錯,但是塗家老祖說海那邊是西洋,就這麼定了。
好吧,夏恒表示理解,也就不刨根問底了,而現在這些異姓還是王爵,不過到紅樓劇情的時候就都降了成郡王了,看來早晚爵位會被塗家削完,最好的例子就是甯榮二府。
咳,又扯遠了,先生說了四王之後并沒有着重點出姻親,因為四王都還守着四方邊境,目前還用不着記。然後八公的甯榮二府就不必多說了,他就生活在榮國府中,先生說讓他自己去發現,去處理。
其他的六公看過紅樓的都知道,他就不一一贅述了,不過賈母的娘家還是要說一說的,畢竟在紅樓劇情中都還是一門雙侯,而榮甯二府早就降級成了一等将軍和三等将軍了。
當然,現在的史家還不是一門雙侯,如今的保齡侯便是賈母的嫡親哥哥,相差不過兩歲,據說是老侯爺寵妾滅妻,想着嫡妻生個繼承人作保障,就可以好好和真愛過日子了。可惜真愛所出的庶子庶女悉數夭亡。老侯爺心灰意冷的傳了爵位,住在真愛的院子裡懷念去了。
而賈母則是先哥哥成親的,據說是其母覺得自己命不久矣催促的,但保齡侯一意孤行的退了親,隻想專心的守着母親,可賈母是不能耽擱的,因為老國公的去世,賈母已經推遲了婚期,再推下去就二十多了,所以賈母才匆匆嫁了,新婚不過三個月,其母便病逝了。
幸好當時賈母已有身孕,可剛生了長子賈赦,其父也大徹大悟的緊随嫡妻而去,接連的守孝就是賈政的年齡和賈赦相差了不少,而賈母的兄長二十多歲了才娶妻,還好有個侯位在那吊着,不愁娶不到老婆。
因此賈母現在雖然有了三個侄子,但是最大的侄子比賈政還小,還體弱多病,剛訂了個書香世家的閨秀,準備明年成親。至于書中說的保齡侯和忠靖侯,和他差不多大。
所以賈母那英年早逝的大侄子才會隻有一個史湘雲這樣小的女兒嗎,那個大侄子夫妻絕對是和賈敏夫妻一個套路。
夏恒如是想着,總算把人物捋得差不多了,頭都要炸了,此時他無比想念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