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課桌上,同學們整齊地坐着,等待着新一節課的開始。
這節課曆史課。
隻見一位身材肥胖的曆史老師邁着沉穩的步伐走進了教室,他那圓圓的臉上帶着和藹可親的笑容,讓人倍感親切。
随着上課鈴聲響起,曆史老師走到黑闆前,拿起一支白色的粉筆,開始繪聲繪色地講述起民國時期中國的發展曆史。
他的聲音抑揚頓挫,仿佛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帶到了同學們面前。
當講到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時,他激情澎湃地描述着那些先驅們如何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努力拼搏,試圖振興國家的經濟;而提到外來侵略者所帶來的時代壓迫時,他又神情凝重,語氣沉重,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那個黑暗年代人民所遭受的苦難。
曆史老師一邊講着,一邊還不時地轉過身來,用目光掃視全班同學,以确保每個人都能跟上他的節奏。
然而,此時坐在沈聆旁邊的梁林卻顯得有些與衆不同——他用手撐着腦袋、時不時打着哈欠,眼神遊離不定,注意力似乎完全沒有放在眼前這堂曆史課上。
曆史老師自然也注意到了梁林,他不悅的皺起眉頭,點了點梁林:“那個同學……那個打哈欠的同學,坐在第四排的那個,對,就是你,你站起來說說看我們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的萌芽是在哪一個階段?是怎麼樣的?”
梁林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站起身,他眨了眨眼睛,眼神帶着幾分無法聚焦的困惑,似乎對老師的問題并不理解。
見狀,曆史老師忙批評道:“現在我們已經是高三的學生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到一個學期,同學們如果還是以這麼懈怠消極的情緒上課,知識點漏了的話,到時候在考場上考到了,不要怪老師沒有提醒你們……”
“從1843~1894年,外國在華一共設立了191個工業企業,他們利用勞動力廉價且數目衆多的優勢,建立起自己的産業鍊,随後的20年,清廷也意識到這麼做的不妥之處,于是開始創建用機器生産的工業。從1861~1894年,清廷一共經營了21家軍用工廠,所費資金從低估算在5000萬兩左右,如果老師您要問的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萌芽,我認為這一階段應該可以算是萌芽階段。”
梁林用懶散地聲音補充說道。
“從洋務運動開始,國門被打開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意識到自身和洋人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外國有輪船、汽車、紡織機,甚至那個年代,西方都有‘泰坦尼克号’了,我們隻有人力、馬力拉車,甚至穿着長袍馬褂,用着八股取士,一堆窮秀才擠在文廟裡背四書五經……我記得那個時候,那些留着辮子、帶着紅帽子的人都在吵鬧着本朝與洋人的差距太大了,于是,自上而下,清廷掀起了洋務運動,從朝廷到民間,開始主動學習洋人的先進技術,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國的近代民族工業就開始發展,尤其以北京、上海、南京這些地方率先發展起來。”
“但如果說民族經濟真正起步的時候,我記得是在孫中山革命之後……是辛亥革命吧,那個時候滿街都是舉橫幅、要革命的人,而民族工業家也開始在各地投資實體經濟,雖然大部分是輕工業,但也算是民族工業的崛起,那時候大家開始尋找能救國救民的路徑,我們也嘗試過投資造船廠、紡織廠,但那些企業大部分技術含量比較低,側重于人力勞作,而且同質化嚴重,大部分人都用手中的銀子換了股份,通過持股的方式,試圖分一杯羹。當然,其中也有佼佼者,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制造局和湖北槍炮廠這些都是我國近代工業的模範。”
“關于民族工業的起源,我知道的也就這些了,後續共産黨的崛起、以及内戰、抗日……民族經濟在這段時間受到了重創,大部分企業家在那個時候都卷鋪蓋走人,他們将手中的銀票換成了可以帶走的黃金、珠寶等,有錢的就去了國外,沒錢的就會鄉下避難,當然了,這些留下的人,在後續也被認定是地主階級,也被‘刮了一層皮’,那都是後話。”
梁林說着這些曆史史實的時候,并不是用書上那些枯燥無味的句子,而是用着自己的話表述着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事情,他說的角度和組織的語言内容通俗易懂,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就好像親身經曆過那些事情一樣。
所有枯燥的曆史内容刹那間變成了某個人曾經經曆過的事情,那不是故事,那是回憶,正是這些許多人的回憶,一起構成了所謂的“曆史”,這樣的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
曆史老師雖然想用“語言不精練”、“知識點記憶有偏差”進行反駁,但梁林說的那些事情,确實也是曆史的進展。
内心還是有點兒不服氣,但誰讓他踢到了鐵闆呢?
梁林的知識儲備确實比同齡人更多一點,他簡直不像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高中生,而更像是七八十歲了的老學究在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
他想了想,還是讓梁林先坐下了。
沈聆聽着梁林的一篇長篇論述,不由得對眼前這個書生氣的男同學感到幾分好奇。
“……喂,你好像很厲害啊,在曆史方面,你看了很多書吧?”
“不,我看的書并不多,我年輕的時候很忙,并沒有太多時間看書。”梁林漫不經心地回答。
“那你怎麼全都知道?跟你親身經曆一樣。”
梁林嘴角揚起一個弧度,并沒有回答沈聆的問題。
沈聆見梁林懶得回答,也就不再深究,但她現在感覺自己的這個同桌好像比自己想象中要更複雜一點,他幾乎是全能型的學霸,無論是語文英語還是曆史政治,就沒有他不會的,哪怕是上課沒怎麼聽,在模拟考中也能幾乎滿分。
——難道他真是天才?
沈聆暗想,自己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好好調查一下梁家二少爺的身份。
就在這時,沈聆放在抽屜裡的手機震動了一下。
她一愣,将自己的曆史書立了起來,擋在自己面前,并偷偷從抽屜裡拿出手機,打開手機一看,發現是吳妄用沈聆給的舊手機發來的短信。
【轉頭,看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