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房内。
莫驚春臉色嚴肅的盯着三足青銅丹爐,丹爐上浮雕着太極與八卦,蓋子呈蓮花狀,如今蓋子未開,已經傳出了似有若無的藥香味。
一旁的丹陽已經忍不住閉上眼睛,深深地呼吸了一下空氣。
“好香,這丹藥可成了?”
莫驚春看了看系統自帶的計時器,倒計時還有三十秒,于是便沉穩答道:“再過六息,藥效更足。”
話是這樣說,他手上已經戴上了隔熱的羊皮手套。
丹陽則目露崇拜,無論看多少次,長春師叔對藥效和時間的把控都準得吓人。
六息後,系統鬧鐘響起。
莫驚春熄滅爐火,打開蓋子,倒出丹爐内的藥丸到玉盤裡。
一共七七四十九顆紅棕色的丹藥,圓滾滾的,在白色的玉盤裡滾動,煞是好看。
他用銀鑷子夾起一顆,先看其色,再聞其味。
其色如瑪瑙,其味苦中帶甜。
“紅參保命丹,成了。”莫驚春面露喜色,把玉盤往丹陽那邊推,“你也瞧瞧成色。”
“這還用瞧?這麼純正的藥香必是十成十的好成色。”
雖然如此,丹陽還是用銀鑷子夾起一顆,細細辨認,“果然,我煉藥的本事不如你,但要說辨藥的本事,卻勝你許多。”
“正好,以後啊,我煉藥,你來辨。”說着起身到一邊的架子上取來蜂蠟和一盒白玉圓球。
又到外面叫清風打來一壺熱水。
小廚房已經建好了,這事也輕易,不一會兒就提了一壺熱水過來。
在丹房内的丹陽則是将蜂蠟放入一隻薄如蟬翼的甜白瓷碗中,待熱水來了,則将瓷碗放入熱水中,用銀勺小心攪拌。
二人淨手。
不一會兒,蜂蠟已完全融化,變成了白中透着微黃的液體。
莫驚春打開一隻比藥丸稍大的圓球,将紅參保命丹放進去,再合上圓球,放到另一隻瓷碗中。
那白玉圓球也做得巧妙,分開是兩個半圓,一合上便嚴絲合縫,渾然一體。
丹陽默契地用鑷子夾起圓球放入蜂蠟滾了滾,直到球身沾滿了蜂蠟液,才又夾起來,放到一個竹編小簸箕裡。
四十九顆藥丸全部處理完畢後,再将簸箕拿出去曬一曬,等蜂蠟全幹之後,紅參保命丹就算制作完成了。
二人之所以搞得這麼麻煩,就是為了延長藥丸的保質期。
不然的話,用再好的瓶子裝着,藥性也隻能維持個一年半載,還會越來越弱。
用蜂蠟就不一樣了,起碼能維持藥性不變兩年。
因為蜂蠟凝固之後,隔絕空氣不說,還可以防水防黴,真是再好用不過。
雖然達不成真空的條件,但趁着藥丸還熱就放進去,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還是丹陽教莫驚春的。
“對了,跟我說說吧,你那些師弟們煉藥時是出了什麼差錯?”莫驚春用銀簽字叉起一塊蜜瓜,問道,丹陽來找他也不隻是為了看他煉藥,也是為了向他請教。
之前莫驚春在林二家給出的三樣丹藥都十分得用,紅參保命丹就不用多說了,保命的好藥,隻是藥材頗為名貴,一般人用不起。
所以除了莫驚春這個大戶會煉制一些之外,其他道士就都處在攢錢途中。
剩下的大力丸和止疼藥所需藥材倒是便宜許多。
止疼藥好配,不需要煉制,且不多說。
隻說大力丸,此藥不但适宜給力竭的産婦使用,平時大家練武、做苦工時用上一些亦是十分得益,最近便成了侍奉藥王殿的道士們的攻堅項目。
見丹陽邊吃蜜瓜邊皺眉,莫驚春開玩笑道:“難不成是炸爐了?”
他來青雲觀也有一個多月了,也算是見識過道士們的生活了,但大白天的聽到平地一聲驚雷還是被吓了一跳。
後來才知道是供奉靈官殿的道士們煉制丹藥時,炸爐了。
莫驚春當時就噴笑了出來。
難怪火藥是從丹爐中誕生的。
他不大了解其他道觀是怎麼管理的,但青雲觀作為鎮國公名下的道觀,顯然在管理中有着獨樹一幟的風格。
每個大殿、側殿分别由專人供奉,每殿一個執事,即負責人。
負責人在挑選專人時,會考慮道士們擅長的方向、個人意願等因素進行分配,有點像現代大學裡選專業,雙向選擇。
像藥王殿的道士,就全是專攻醫術的。
所以丹陽一聽這話臉就紅了,額上爆出青筋,急急地說:“靈官殿道友們煉丹不能算是制藥……煉藥!雷神煉的丹藥,能算藥嗎?”
接着就是一串難懂的話,什麼“藥王殿才是在煉藥”,什麼“藥王殿才不會炸爐”之類。
引得莫驚春大笑起來,腹軟得幾乎要滾到案幾下面。
一時間,屋内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最後被揪住短發的莫驚春連連承諾,下午一定幫藥王殿的師弟們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錯,務必叫大家完美完成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