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這天,林樾早早地就起床了。這天是小年,也代表着從今天開始,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新年了。
在前世,林樾對小年的印象,完全來源于媽媽打電話提醒她吃餃子。在這一天,偶爾會在街上遇到賣糖瓜的,她也會應應景買一些,不過那時候的糖瓜已經完全不是小時候的味道了,一點也不酥脆。
那時候的節日氛圍其實很淡了,在年輕人看來,小年還沒有國慶和元旦重要,畢竟小年都不給放假的。
現在可跟後世不一樣,一大早,張大娘就來了,監督林樾把家裡的鍋碗瓢盆全都刷洗了一遍,把竈台擦幹淨,貼上竈王爺像。
看着林樾幹完,張大娘就走了。走前再三囑咐她晚上要擺上糖瓜和餃子拜竈王爺。
竈王爺像和糖瓜是前幾天趕集的時候買的,已經被林樾偷偷吃掉一多半了。
那天去趕集,她還跟着羅二嬸子去了一戶人家買了很多蝦皮和小魚幹。
那家人還賣瓜子花生,羅二嬸子就是沖着他家的五香花生來的。林樾嘗了嘗,和上次自己賣出去的味道很像。她沒出聲,問了價格,也跟着買了半斤。
她賣的生花生是六毛錢一斤,這裡的五香花生賣到9毛錢一斤。就算是這麼貴,來買的人還是不少,每人至少都會買上半斤,一會功夫就全都賣沒了。
怪不得那天胖大嬸笑成那樣。
林樾在集上還買了韭菜,今天正好可以包韭菜雞蛋的餃子。
她之前基本上沒舍得用過家裡的白面,今天過節,就奢侈了一次,包了全白面的餃子。
為了晚上吃餃子,林樾中午就湊合吃了幾口。
餃子還沒出鍋,金阿姊家的小兒子劉世亮就穿着他爸的大棉襖噔噔噔跑來了,說是他媽讓他來幫林樾放鞭。
林樾大喜,趕緊讓他進來,正好餃子也該出鍋了,她撈出餃子先祭拜了竈王爺,然後和小世亮一個挑杆子一個點鞭炮。鞭炮噼啪一陣響,震得林樾差點沒把手裡的杆子扔出去。
放完鞭炮,林樾給小世亮盛了一小碗餃子讓他拿回去吃。小世亮推辭不過,開開心心的端着餃子蹦回家了。
兩個小家夥一點也不怕放鞭炮的聲音,該睡睡該玩玩,跟聽不到一樣。倒是那三隻羊挺害怕,一直焦躁不安的。她看着天黑了,不會有人來了,就把羊收進了空間。
煮餃子用的依然是那口陶鍋。蘇大嬸說新買的鐵鍋要開鍋才能用,家裡沒有那麼多油讓她浪費,鍋買了好多天了,她還沒用過呢。
餃子味道鮮美,林樾吃了三十多個才停了下來。
外面又下起了雪,林樾懷裡摟着兩個軟乎乎的小家夥,坐在窗前出神的看着外面一片茫茫的大雪。她對這段曆史并不十分了解,隻知道三年饑荒,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年了,或者明年情況能好轉也不一定。
村裡在二十六這天殺了年豬,還是按照人六勞四分的肉。林樾家裡添了兩個孩子,今年分到了三個人的肉。她要的基本上是瘦肉,隻特地要了一點肥肉,留着回家給新買的鐵鍋開鍋用。
大家都缺油水,肥肉是好東西,孫紅梅在人群裡看得眼睛都紅了,氣得大聲嘲諷:“這有了靠山了就是不一樣,嘴饞了還能去大隊長家吃頓好的,咱這過年的豬肉是不怎麼稀罕了,看看嘚瑟的這樣,連肥肉都不要!”
除了前幾天給老屋那邊送了8塊錢和一小袋子高粱面過去,林樾和婆家幾乎沒有走動。這會聽孫紅梅這麼說,她也不生氣,笑嘻嘻的說:“是呀,婆婆,這下您不用擔心我了,我現在好歹也能吃上一點肉了,您分的那些就留着自家吃,實在還想着我和您兩個大胖孫子,您就少送點,别送太多了,多留點給我弟妹吃。”
孫紅梅氣得嘴都歪了:“我呸!你一個當兒媳婦的不給公公婆婆送吃食,還總想着公婆的這點東西,真是不要臉,不知道孝道的東西!”
林樾還是一點也不生氣,反而關心道:“婆婆,前兩天我剛給您送了吃食和錢過去,您不會忘了吧!前段時間我去縣城,聽說有的老太太上了年紀就容易忘事,叫什麼老年癡呆病什麼的,您這嚴重不嚴重啊,不然我們還是去醫院看看吧!”
衆人雖然不知道“老年癡呆症”是什麼,但也知道這是罵人的話,瞬間都哄笑了起來。
孫紅梅還待再罵,旁邊的人可不樂意了:“張老三家的,差不多行了吧,你們家這點子事等回家關上門再說,我們還分着肉呢,别耽誤大家的功夫。磨磨唧唧的,不會真老年癡呆了吧!”
氣得孫紅梅一個倒仰,也不顧得林樾了,上去就想撕爛那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