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時,周大成就把這座難伺候的小山分給了周勁。
他們還有更好的山地,山上種着油茶,種着能賣錢的杉木,還有價值不菲的中藥材,他們萬不可能去動那一塊。
分來這座山以後,每次上山,周勁都會從地裡撬一些石塊出來,大的先放着,小的随籮筐運回家中,倒在後院的那片蘆葦從裡,等着将來建房用。
他一個人住,老屋是夠的,石頭攢着可以建豬圈建雞鴨棚。現在娶了哥兒,老屋又小又不便,住在裡頭,真真是委屈了哥兒。
周勁想着,這兩年,他把地裡的活幹完,就去給人打短工,多打一些,攢些錢。石頭木頭他去山上背,不夠的去遠一些的村子裡買,再靠人力背回來。
青石山後面的張家村,杉木就很便宜,去那買,能省下好些銅闆。
辛苦兩年,材料夠了,錢也大差不差,就請泥瓦匠來燒窯弄瓦打磚,把他們的新房建起來。
上了自家石山,周勁看着腳下凹凸不平青石尖端,想起了往後要做的事,狂跳的心安定了下來,抵着褲.裆的那股勁也漸漸歸于平靜。
周勁選了一個荊棘茂盛的地方,先用鐮刀将它們砍倒,留下根蔸,再将砍倒的枝葉一團團地抱到籮筐裡,填滿一個後,從荊棘根部撿去些攪和植物生長的石塊,鋪放在綠葉亂枝之上,将它們壓實,回程時不至于亂揮亂灑。
*
中午吃什麼?
是付東緣現在要考慮的問題。
他不能什麼都讓周勁做。既然是兩個人的家,他也該分擔些。
他現在的身子下不地,去不了外頭,那家裡的事就不該讓周勁操心。
付東緣要把做飯的活攬下來,中午這頓飯很重要,是他說服周勁的關鍵所在。他在椅子上歇夠之後就站了起來,在屋裡屋外逛了一圈,物色食材。
家裡的肉剩得不多了,半個巴掌大,肥瘦相間。
付東緣進橫屋的第一件事就是它拿出來。
橫屋邊角有個小窖,裡面放的都是周勁的寶貝,看得可嚴了。付東緣昨日還聽周勁教二狗,說家裡沒人時,一定要把這間屋子看好,誰都不許放進來。
付東緣要進,二狗隻會搖着尾巴跟在後面,再變換些探頭探腦的小表情,張望着橫屋裡的東西。
付東緣一腳踏進小窖,把每個能打開的都打開了一遍。
周勁的寶貝包括但不限于:付爹給的一塊二刀肉,現在所剩不多;付爹給的一甕米、一甕白面,隻有上頭消減了一些,底下的還夠他們吃十天半個月;付爹給的一筐雞蛋,還挺多的,數不到頭;付爹給的一壇酒,原封不動;付爹給的一塊鹹肉,用油紙包着,尚未打開;付爹給的一包紅糖,隻有邊角被敲去了一些……
周勁自己省吃儉用儲存下來的食物也有,一簸箕的紅薯、六根滾圓白胖的冬蘿蔔、兩顆白菜,兩顆大南瓜,一些雜豆……
付東緣穿過正屋去竈房拿碗,抓了幾把白米,又抓了把雜豆,分開放,他先用井水将白米淘洗一遍,加少量水泡着,然後把雜豆的癟粒、壞粒挑了挑,再用井水洗淨,也泡着。
做完這些,付東緣倚着竈台歇了歇,等爬升的心率跌回正常水準,再小步踱去後院,看看後院的菜地裡有什麼新鮮的蔬菜。
後院除開那塊百來平的秧田,就是密密匝匝的茅草叢。不仔細看就是茅草叢,仔細看你會發現茅草叢中央,有一個稀疏的口子,好似供人通行的缺口。
缺口後頭,似乎别有洞天。
從周勁儲藏着小窖裡的糧食來看,這人也不全是任由後娘拿捏的性子。
要知道,分家時,陳翠蓉可是一粒米都沒有分給周勁。那這些不同季節采收的雜糧、雜豆,還有南瓜、紅薯、蘿蔔等物,隻能是提早從家裡轉移出來,或是瞞着後娘一家種的。
結合早上的觀察,付東緣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他大着膽子穿越這片兩三米高足以将他湮沒的茅草叢,來到了茅草地的中央。
這兒果真有地,被收拾整齊的耕地,一畦一畦的,比秧田大不少,非常平整。
耕地的邊緣種着一些菜豆,也有豌豆,爬在架子上,但是都還小,還要等一段時間才會結出豆子。
一畦一畦耙整齊的菜地上,幾顆白菜傲然挺立,然後就是泛着星點般綠意的小蔥。
看到小蔥,付東緣眼睛一亮,他正愁中午的蛋要怎麼做呢……
周勁割完兩筐的青葉,拿石頭壓了又壓,見還能放,又去割了些,遇到藤蔓就像收拾燒火的豆稭那樣,弄成一捆捆的,規整地放在筐子裡,節省空間。
等他塞完兩大筐的青葉,又添了些青石,就擔起扁擔,飛也似的下山。
中午要給哥兒做什麼,周勁已經想好了,隻是沒料到,剛走到開闊一些的山路上,就看到自家竈房頂上升着袅袅的炊煙。
周勁腳步頓了一頓,反應過來後,更快更急地往家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