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回說得起勁呢,突然收到對方發來的信息。
[忘了]
[況且我倆才認識多久,加上今天這才第二次見面吧?]
理直氣不壯。其實要說到沈回這個人,如果黎洋是話痨,這個人就完全是戲精一樣的存在。看看前面發的那些就知道,反正呢,也是挺自來熟一個人,誰都能聊,林承安是真覺得他應該去電影學院進修。
[幫我看着點,謝謝]
[行呗,我就當一回好人呗,有情況跟你說啊,另外,不得不承認,你倆在一塊兒确實挺登對的]
[用你說?]
[……]
[呵,不要臉]
林承安:要臉幹啥?
大概就是有了這種想法,這人現在在江吟面前基本是怎麼厚臉皮怎麼來。江吟看着挺無語,倒也能接受,偶爾也挺高興。
卻隻是表面,有時候可能隻是林承安的想象。
要讓江吟徹底接受,也許還早。現在來看,不過是刻入骨髓的順從在驅動他。哪怕江吟是真的樂意,也不敢表現得太明顯。
但現在,不管是對于哪一方,至少這段關系大概已經被确認了。
隻是林承安比較執着,他想聽到江吟親口說出答案,即使那并不容易。
過完一個星期,林承安也開始利用大部分的閑暇時間去弄他畫畫的事。主要是因為拜托林凝給他寄的畫具那些這會兒才拿到。
當時還在出租屋放着,也是林凝過去幫他收拾的。
本來租房的合同也到期了,又因為來英國這個打算用不着續約,這些東西也是該搬出來的。
一周不看微博,最新一條動态下面的評論多了一些。
比起以往基本半年都不一定發微博的狀态,這一年在網上接稿比較勤奮,以至于一開始許多人都在評論下面震驚。
就是“借屍還魂”這樣的說法都冒出來了,林承安也懶得過多解釋,隔一會兒就消停了。
[Silver_W:日常系列·終站(待完善,暫不授權)(圖片)]
評論區暫且還沒人蹦跶,等會兒就不了。
[請問近兩年您是受什麼刺激了嗎?十月份才剛剛開始,你已經更了十四次博文了!以前我都是“失蹤人口回歸”,現在都得改成“你怎麼又發微博了!”]
[你這是啥手速?十個月能畫十幾張?之前找人約稿我可等了整整四個月!]
網友回複:[直到為啥這麼快嗎?因為這是敷衍着畫的,像拿去參賽的那種,他能畫兩三個月可能都不止]
無意間瞅到了這一條,林承安覺得他無語的表情都快刻腦門上了,這要認不出這是誰他都可以不用進家門了。
[……這水平,随便畫?]
回複:[你沒看他很多地方都沒細化嗎?一看就是潦草帶過]
[别說,你還真别說……你怎麼這麼了解?]
回複:[因為是親姐]
果然……
每次發微博她都要在底下蹦跶,想不認識都難。
一開始倒是真的沒認出來,還是因為某次不小心手滑點進了她的個人主頁,在他還沒注冊微博之前,林凝經常還用自己的賬号幫他發這些,後來也懶得删了。
有一說一,林凝是真的了解他,姐弟間還是有種默契的。哪怕兩個人是不同領域。
[看了這麼多評論,隻有我在關注畫的内容?]
[關注内容+1,雖然習慣了大大的日常畫風,但直覺告訴我這一幅有深度!]
其實并沒有什麼太過特别的地方,隻是很普通的一列車驟然穿過黑與白。
實在要說深意,那也就是車上搭載的乘客,每個人似乎都拿着小牌子,不放大還真看不出上面有字。
恻隐、羞惡、辭讓、是非。
仁、義、禮、智,此之謂四端。
由白日走向黑夜,從始至終。不過真正能把這幾個詞貫徹到底的,沒多少。
也不算是特别難理解,林承安是一直比較喜歡這樣表現,即使大多數時候隻是作畫的時候忽然想到的。看不看得出來就另說了,許多人喜歡的是他的畫風。
[隻有我覺得這張圖真的很适合做那種懸疑小說的封面嗎?]
網友回複:[是還可以,但我覺得之前有一幅廢棄遊輪的更适合,整個大背景以“夜”為主,好像已經是授權了,那小說還挺火]
後面再讨論也就是那些了,林承安隻掃了一眼就退出去。
林凝确實沒說錯,日常系列基本都是帶了些随意的。他不可能随時随地都有很好的靈感,想不到的時候就會随便一些,指不定就冒出來什麼點子。
當天晚上,江吟突然問他:“網上那張‘終站’,我能看看嗎?”
林承安:先開心一下——老婆主動跟我說話了!
下一秒,“你看微博?”
江吟:……重點是這個嗎?
他是屬于無奈,江邵然跟他說步入這個領域,需要随時掌握各種數據,網上的事雖然半真半假,但多少能掌握一些東西。于是強忍着抗拒的情緒,每天會定時看一下。
不過始終不适應,每次點開都有點怕。
當年程芸的事他很在意,雖然他不關注評論,卻始終都帶了點情緒。
江吟不想回答,林承安也無所謂,把手機相冊點開,擺到江吟面前。
這是拿闆子畫的,沒用很長的時間。林承安是覺得江吟喜歡這一張的原因是這一整張都是黑白色調,除開大的背景,基本是用的線條,倒是覺得有點像最初的線稿。
專心看了幾分鐘,江吟看着有點糾結。習慣了江吟這個樣子,林承安主動問他想要做什麼。
江吟從來不是會主動提要求的性子。
到底什麼也沒說,起身回了房間。
手腕的傷痕又在林承安面前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