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沈匡舟打架的時候,春俏知道了前因後果。
要說沈蘊音将這件衣服送給她,沒有别的心思,春俏打死也不信。
大戶人家都有幾家上門打秋風的窮親戚,作為主人家對于府裡住着的親戚除非關系實在是親近的,能有兩分印象,剩下的親戚沒有認識的必要。
但春俏這丫頭不一樣,她名聲在外,接連三個未婚夫死于非命的女郎,整個京城也隻有她一人。
京城甚至理出了春俏訂婚的時間線。
孫氏是個喜歡聽八卦的人,春俏的事她自然不會錯過。
她比二房兩口子要聰明一些,加之作為外人,旁觀者清,從前她就知道沈蘊音這丫頭心眼子多。
聽到春俏口中兩人起沖突的原因,她便自然而然的順着春俏引導的方向想下去。
她不僅想到了沈蘊音極有可能是故意的,還想到了前段時間沈蘊音禮佛途中舍身救未來婆母的壯舉。
沈家三爺是個不着調的性子,常年混迹秦樓楚館,下人找到他着實花費了些功夫。
仆從不知道具體原委,隻告訴他說夫人請他趕快回家。
似乎是發生了大事,他不敢啰嗦,急匆匆趕回去。
他回來的晚了,聽到下人說三夫人去了大長公主的正院,連帶着還有二爺和二夫人。
家裡很長時間沒有發生能驚動母親的大事了,從仆從嘴裡問不出重要的信息,沈家三爺隻能繼續往正院趕。
知道春俏一行人被大長公主的嬷嬷請去正院,在床上養傷的沈蘊音還不知道她的好弟弟為了她惹出個大麻煩來。
大長公主是個外表十分和氣的老人家,穿着家常的衣裙。
孫氏将不久前聽到的前因後果轉述出來,正院侍女們聽的張大嘴巴,這也太離譜了。
事情離奇,大長公主卻很快接受。
略有些渾濁的眼睛微微眯起,“上前幾步來,讓我看看你的臉。”
看着孩子的臉就能認出父母,這句話半點不誇張。
春俏的臉上極有沈家二爺的影子,也有李氏的影子,卻比父母生的更好。
相比而言,沈蘊音從小由李氏帶大,卻樣貌普通,長得既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
從偏院出來前,珍珠幫春俏略微整理了下被抓成雞窩的發髻,她現在還是很狼狽,衣裙是被扯開口子的,臉上是有傷口的。
大長公主卻不問為何搞的這麼狼狽,隻是細細問她這些年的經曆。
春俏過去的精力,對于李氏來說是不能提的黑曆史,害怕觸碰到她的脆弱神經,她簡單說道,“ 被一對善良的老夫妻撿到,他們家原本生有三子兩女,最後就隻剩下個癡傻的孫子,看我可憐将我撿回家,日子過得貧苦,好歹能吃飽飯,八歲的時候遇上蝗災,強盜到村裡打劫,兩位老人被害,我帶着癡傻的小哥哥獨自生存,一日午後他突然失蹤,我在找他的時候遇到了拐子,被到鎮江當丫鬟。”
她說的平靜,一旁圍觀的人,露出或同情或鄙夷的目光。
李氏的神情緊繃,這些都是她不想被人知道的事情。
大長公主長歎一口氣,“你這孩子也是命途坎坷。”
春俏順口說了個陰間笑話,“還好吧,能活到便是幸運,我的未婚夫們才是命苦。”
大長公主年紀大了,平日裡深居簡出,如今長安的流言蜚語她完全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