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走後,趙高就更加無肆無忌憚的禍禍秦國,努力的把秦朝送走。】
【在送走秦朝前他還先送走了章邯,當時最後一個最有可能拯救秦朝的人。】
**
秦朝君臣:“!!!”
馮劫聽到這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挽起袖子,一把薅過趙高就往外走,“陛下,臣有事和他談,臣先跟他談,過會就回來。”
始皇帝沒有阻止他。
馮劫開心的拖着趙高出去了。
章邯皺眉,他是被趙高矯诏賜死的嗎?如果那樣的話,那他甯願戰死,馬革裹屍還。
&
【章邯率兵出征平叛一路勢如破竹,非常順利。】
【他先後打敗楚軍,讓起義以來一直打勝仗而士氣高漲的楚軍陷入了人生懷疑中。打敗楚軍後,章邯又消滅了魏王咎,之後北渡黃河攻打趙國,直把趙王打的躲進巨鹿,再也不敢出來。】
【到這裡為止,章邯一直都是意氣風發的,但轉折很快就來,他遇到了他的克星。】
**
始皇帝眉眼一動,大秦境内還有這樣的将才?
要是不錯的話,他可以将他攬入麾下。
&
【趙王被圍後,楚王派宋義和項羽北上救趙。章邯打的太猛,宋義不敢出兵,就遲遲拖着沒,拖了好久,項羽見再不出兵拯救,他們就都要涼了,于是就幹掉膽小的宋義,在得到懷王的許可後,又在巨鹿擺陣跟章邯對上。】
【巨鹿之戰項羽打的有多勇猛我們就不說了,說下這場戰役給秦朝帶來的影響——這一場打的長城兵團團滅,王離被俘,蘇角被殺,涉間拒絕投降楚軍,自焚而死。章邯呢,帶着剩餘的兵駐紮在棘原跟項羽對抗,一方面又派長史司馬欣回鹹陽請求援兵。】
**
項羽痛快的笑出來,“叔父,你看,我為我們楚國報仇了。”
項莊臉色凝重,沒有他這樣的輕松,侄子打敗了秦朝的将領,始皇帝怕是不會善罷甘休。
項羽滿不在乎,“他要真對我做些什麼,我們就順勢揭竿而起呗,反正讓我成為秦朝的子民,不可能!”
&
【然後趙高的騷操作又來了——他、拒、絕、接、見、司、馬、欣。】
【秀不秀?這種情況下你還不接見,你這不是把人往外逼嗎?】
**
王贲朝始皇帝行了個禮,“陛下,臣也稍稍離席。”
始皇帝:“……”
然後是蒙恬,蒙毅,始皇帝也沒攔着,而是說了一句,“留活口。”
蒙恬歡喜的哎了一聲,留活口那可操作的空間可就大了,打的四肢殘廢留一口氣也算留活口。
&
【司馬欣在都城呆了三天,連趙高的影子都沒看到,他感覺到了不對勁,趕緊回去。】
【因為害怕他甚至沒敢走原路,而是換了條路,根據後來趙高做的事證明他換路走是對的,在司馬欣走後不久趙高就派人追殺他,隻是沒追上。】
【司馬欣回去後跟章邯說了鹹陽城的情況,鹹陽城如今是趙高說了算,以趙高的為人,他們打赢了要死,要是打輸了就更要死了。章邯本就因為戰事失利而苦惱,聽完司馬欣的話就更苦惱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陳餘也給章邯送了一封勸降的書信,書中以白起和蒙恬為例子勸說章邯。】
【章邯想想也是,為大秦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和蒙恬都沒有得到好下場,現在胡亥的态度又擺在那,他的結局不用說也知道是什麼個情況。蝼蟻尚且偷生,更何況人呢?章邯并不想死,他想活着,于是他咬咬牙,帶着剩餘的二十萬士兵向項羽投降。】
**
章邯:“???”
章邯:“!!!”
章邯萬萬沒想到自己最後居然帶着大秦僅餘的精銳部隊向項羽投降,他“噗通”一聲跪下去請罪,“陛下,臣有罪,請陛下治罪。”
始皇帝要說不心梗是假的,這最後一支能拯救秦朝的軍隊啊,他閉了閉眼,壓下心口的煩悶,“非卿之過,罪實在趙高和胡亥。”要不是趙高和胡亥拒絕發兵,章邯怎麼也不會投降。
—
唐,至德二年。
和叛軍們交手過幾十次卻依然沒等到援軍的睢陽軍士們看到這一幕很為章邯不值,将在外拼死為國而戰,遠在都城的國君卻昏庸不堪,隻知責備,秦國有這樣的國君不怪二世就亡。
在一衆唾棄秦二世的聲音中忽然響起一道小小的,懷疑的話語,“聖人應該……沒有忘了我們吧?援軍,應該很快就會到了吧?”
“四兒你怎麼這麼說?要不是看你今天英勇作戰,我這時已經軍法處置了。”
“聖人是聖天子,雄才偉略,英明神武,他必不會做如此昏庸之事。”
“就是,莫再說這種動搖軍心的話。”
被叫做四兒的士兵低了下頭,他知道聖人是聖天子,很英明,可是,他們堅守睢陽也快一年了,這一年裡他們跟叛軍打了好多次,每打一次他身邊熟悉的面孔就消失一堆,到現在,隻剩下他們這麼幾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