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短的一句話,也很簡單,可是他們聽完就是不能理解。
什麼叫自滅滿門?
自滅滿門是他們想的那個意思嗎?胡亥殺了他們?!
這一刻,秦始皇所有的公子公主的眼神都落到了胡亥身上。
胡亥猛然感受到這麼多的壓力,感覺背都要被壓垮了,他頭抵着地磚,不敢出聲。
&
【胡亥如何瘋,我們後邊會說,現在我們接着說秦始皇的繼承人。】
【持相反意見的人就認為秦始皇一開始屬意的人就是胡亥而不是扶蘇,并且他們也有自己的論據支持。】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也是秦始皇最疼愛的兒子,始皇三十七年巡遊,秦始皇誰都沒帶,就帶了他,《史記》裡記載:[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馀子莫從。]】
【那麼多兒子就帶了胡亥,這份疼愛毋庸置疑。】
**
要往常,胡亥一定嘚瑟,他是阿父的寶貝兒子,阿父當然疼他了。
但現在……
他滿腦子漿糊,什麼也想不出來了。
&
【與之相反的是扶蘇和秦始皇的關系,支持胡亥是正常繼位說法的的人認為這對父子關系并不好,并且也有史料記載。】
**
始皇帝眉皺了下,想反駁,他和扶蘇關系并沒有不好。
對這個長子,他還是很看重的。
&
【扶蘇這個名字出自《詩經.鄭風》,取自“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富有詩意,聽着就像個風度翩翩的貴族溫柔美少年,然而實際上扶蘇的性格卻是“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脾氣剛直,加上和秦始皇治國理念并不太一樣,所以對秦始皇的一些政策,扶蘇沒少出言反對,《史記·李斯列傳》裡就有記載過父子間的分歧:[始皇有二十馀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谏上,上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将。]】
【也是這一點讓那些認為胡亥沒有篡位的人覺得秦始皇屬意的人就是胡亥。】
**
陽滋公主撇嘴,阿父中意的怎麼可能會是胡亥?
沒看到這家夥的名字都是随便取的嗎?
而大兄的名字,是阿父認真挑選取出來的,二者怎可相比?
&
【儲君尊貴無比,是國本,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會讓他離京的,更不要說讓他帶兵了,因為這樣皇權和儲君之權容易發生沖突,一旦有變,将不可收場。如果秦始皇真的屬意扶蘇,又怎麼會讓他監軍邊塞呢?】
【怎麼說呢,個人認為僅憑這個就判定秦始皇屬意的人不是扶蘇有點武斷了。】
【如果扶蘇被遣出京時已是太子,以秦始皇的精明他當然不會幹出讓儲君掌軍的操作,這是給自己找麻煩,但他還是這麼做了,隻能說明他是要搞個大的,比如廢太子,就像李旦李隆基父子。】
—
李隆基冷笑,他就說阿耶讓他出京巡視邊塞不懷好意。
說什麼曆練,想廢掉他才是真。
而疑似有那個心思的李旦被戳穿了心思很是尴尬,他摸摸鼻子,否認道:“朕怎麼會那麼做呢?三郎你不要多心。”
李隆基也跟他父慈子孝,“兒相信阿耶,那,阿耶,兒臣能不去嗎?”
李旦笑,笑的僵持,笑的尴尬。
&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秦始皇也不是李旦,他如果真要廢太子也不用這麼大費周章,直接在鹹陽廢了就行,何必繞這麼大一個圈子?】
—
李旦:“……”
他知道他沒什麼威嚴,他能重新上位三郎也占了很大的功勞,但是,這麼直白的說出來他不要面子的嗎?
&
【而且扶蘇出京時,還隻是一個公子,并不是皇儲。秦始皇那時也才47,還在孜孜不倦的尋找長生不老的路上,以他的估計自己至少還能活個幾十年,立太子這事根本就不急,所以也就無所謂什麼太子不能遠離皇帝身邊。】
【所以這一點個人認為是站不住腳的。】
**
始皇帝點頭,是這樣沒錯。
他春秋鼎盛,那麼急着立太子幹什麼?既然不急,也就無所謂什麼太子不能遠離身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