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之業,功在後世。
劉子豐離開後,本在側殿學習古琴的林一被告知易宮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大公主。
從紫花給林一講的故事,很容易能看出這大公主是沖着徐赜來的。
可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一遍,林一和女官說明情況便出去了。
女官對這後宮之事又何嘗不清楚,不過她知道當個啞巴和聾子是最好的。
心中想自己一定要記住不知道大公主來了易宮,更不知道大公主來易宮幹什麼。
“翊德見過長姐。”林一行着萬福禮;兩手交疊防禦胸前,微俯首,微動手,微曲膝。
大公主經過惠易,朝着正坐而去。
“平身。除了貼身之人,其餘人退出去。”
轉眼間房間裡隻剩下林一、紫花、大公主和柳茵。
柳茵是大公主的心腹,可大公主不知道的是人都是會變的,多年來大公主雖然和從前相差很大,然而對信任之人從來都不防備,堅信她們會唯命是從。
“五妹應該知道我來幹什麼吧?”
說完隻聽惠易對紫花說:“帶他去水亭,把衆人遣散,此事一定要嚴守。”
大公主笑了笑,其實能不能嚴守她早就不在乎了,隻是不甘心,隻是想告訴他,她還愛他,至死不渝。
“長姐請。”
紫花把侍女和太監都派在前院幹活,後院隻剩下大公主和徐赜。
這對昔日的未婚夫婦,如今再見面已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沒有行禮,徐赜徑直走過來,保持了五步遠的距離。
他擡起頭來,露出他極美的鳳凰眼,隻不過不再看向她。望着擦得極幹淨的柏木柱子,大公主想說的在這一刻終于還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他沒有說他兩年來經受的折磨,她也沒有講驸馬如何摧殘她。
“也許我不該來的。”
大公主說完轉身離開,或許還是不舍得。
因為這可能就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了,劉氏會知道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驸馬還有自己的母妃又會如何對她。
轉過身來發現男人正看着她,隻是鳳凰眼中多了一絲憐惜,大公主辛宓最不希望看見的就是憐惜,這就代表他知道了自己的處境。
她哭了,眼淚不自覺落下。可她不想的,握緊拳頭,才發現自己還有東西要給他。
強忍着上前把東西塞在他手裡便跑了,還好路很平坦,不然她一定會摔倒。
男人擡起手來,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淚,朝另一個方向走了。
林一和紫花等在後院的必經之路,看辛宓出來,連忙行禮。
她還是大公主,兩下就收拾好了自己的衣服和頭飾,一瞬間又恢複了往日的氣勢。
林一有些心疼她,可辛宓是一個犧牲品,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徐赜一見林一在門口,找了個藏身之處躲了進去。直到紫花跑來找他公主已經走了,他才出去。
感覺到身後男子的呼吸和腳步,紫花一直笑着,美麗的弧度使得她更加動人。
大公主離開易宮走出宮門時便看到了一個男子,看他的衣着打扮很明顯是侍衛。
聯想到之前的流言蜚語,大公主猜測此人是王淳君。
可她沒有什麼心情去套什麼話了,于是在拐口處消失了。
剩下男子在門口踱步,有時進出的宮女會好奇,碰到猜出他身份的知情人,大家又急忙走開幾步大談特談。
本來此事已經被按下來了,然而流言又開始四起。
林一在宮中,不怎麼去外面走動,一是怕碰見什麼熟人,二是怕知道的太少露出破綻。
于是在易宮的藏書樓裡翻看一些書,南北朝之時南梁皇帝蕭衍曾經編了一部書《通史》,據說蕭衍曾誇下海口說“此書若成,衆史可廢。”
後來唐人劉知幾說此書不僅長而且沒什麼用,價值不高,因此多被後世之人否定其地位。
可是不管此書的價值如何,若是能傳到現代供學術研究也是不錯的。
畢竟光憑一個人的評價就否認這本書也太草率,而且編者還是竟陵八友之一的蕭衍,既然蕭衍誇下海口,此書應該還是有亮點的。
林一想看看自己所在的藏書樓是不是有這書,按照此書失傳的朝代時間,應該是在唐朝後期。
隻不過自己在的這個國家好像并未在曆史上記載下來,從女官教她的禮儀和自己的日常裝扮來看這應該是唐朝左右,但是自己和身邊人的名字她一個也沒在史書上見過。
林一也懶得深究這些,轉頭問紫花:“紫花,你可知道《通典》一書?”
紫花思索了良久,“公主所說的可是南朝梁武帝派人寫成的《通典》?”
沒能想到紫花會知道這本書,因此林一十分激動,“你可知何處有這書?”
“奴婢隻知道這書卷萬冊,極難得,不知藏書樓會不會有?”
不得不承認急性子是林一的一個缺點,沒有摸清藏書樓的情況就開始海裡撈針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