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宮殿裡,蘭清兒就打開了小報,隻見标題上赫然寫着:昌樂公主驸馬的真實身份是--
吓得蘭清兒險些将報紙扔進火爐裡。
室内暖爐正燒着炭火,香火也燒着香。椒房生暖,暖閣生香
蘭清兒翻出九寒圖,數了數--今日是初五,初八正好是他們考完出來的日子。
一想到這,蘭清兒決定給梁舟做個公主特産浪燈。
跑到書桌前才發現書桌上堆滿了紙,是他們考試的策論。
這次會試整體難度不大,又是隻給京城一圈内的考生的,所以在考題上沒什麼限制,但在這次策論上倒是給他們出了個難題:
策論有三篇,第一篇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主題,第二篇《曹刿論戰》但主題不能于第一篇相同,第三篇主題是兩者。
在一天都不到的時間裡寫完三篇和剩下題目。這考題一出就被滿城書生唾棄。
但沒有人知道這麼奇異的考題是由酒醉之後的瀾祁帝寫下的。因此這考題才沒有引起什麼洪武大案。
好在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了不少好文章,這些文章都被送到了蘭清兒那兒,供她學習。
梁舟往下翻了幾份,在紙山中抽出梁舟的,又随手拿了一份對比起來。
梁舟那份規整的館閣體,卷面清爽整潔,詞藻大氣,思維缜密,又吞江倒海之勢。
夫子旁批:此子後生可畏,曹篇正中老夫下懷:為臣者,當為民所謀,為君所想…燭篇臣子納谏……但第三篇中規中矩。
另一篇,字寫的龍飛鳳舞的,蘭清兒有些認不出來,就直接去看了夫子的旁批:
此子雖有投機取巧之嫌,但所呈也算佳作,尤是第三篇,字字珠玑,若此子在朝堂之上,應無人與其為敵、口誅筆伐、舌戰群儒不在話下。
蘭清兒又看了幾篇,在其中兩張中夾着一張小紙--“看完之後,自己寫篇第三篇。”--夫子的留言。
蘭清兒抽出紙,放在鎮紙下,将桌上那些紙發起來,就着硯台上的殘墨打草稿。
“為君者”劃掉、“為臣者”不對、“愛民”、不對不對,草紙上被畫掉的主題越來越多,蘭清兒決定使用第一個标題“為君者,善于納谏,善邪辯明。”
這種題目沒有多少人敢想,送上來的這些文章也沒有這種主題的,就算寫的不好也不會被罵。
蘭清兒剛定好了主題,又不知道怎麼行文,在草紙上塗來改去的,夜就這麼深了。
夜幕籠罩在了皇宮之上,深藍色的綢緞遮住了神明的眼睛,但神明仍在诘問世間的一切。
“梁舟。這些銀兩你拿着,路上也别苛待自己。這件朝服你試試,不合身還要改。”深夜,蘭甯铉拿着銀兩和深紅色的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