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以來,嬴渠梁所看到的嬴稷,還是比較純良的。
雖然嬴稷時常會露出霸道的一面,但在嬴渠梁看來,身為戰國亂世之中争霸的秦王,沒有野心才不正常。
總的來說,嬴渠梁在看待自家歲數比他大了一圈的大孫子時,濾鏡十足。
透過白起的講述,嬴渠梁則接觸到了另一個陰鸷、狠辣,與他印象中截然不同的嬴稷。
“王上并不是先君惠文王的嫡長子,在惠文王薨逝之後,率先登上王位的,是王上的嫡長兄秦武王。”
秦惠文王就是嬴渠梁的太子嬴驷,這些天,嬴渠梁已經接受了這個設定,當白起為他講述這段“曆史”的時候,他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既然最終是稷兒上位,可是這位秦武王出了什麼意外?”嬴渠梁問。
武這個谥号,算不得什麼惡谥。那麼,至少可以肯定秦武王不是因為幹得實在太過糟糕,被人給攆下台的。
“不錯,武王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①,倒算是一位頗有能耐的君王。可惜,武王喜歡與人角力,在位不過四年,便與人比試舉鼎,最終巨鼎脫落砸斷武王胫骨,武王因傷勢過重而亡。”
嬴渠梁聞言,頗覺心驚:“他這般年紀輕輕便去了,可曾交代好了後事?可曾為秦國留下了賢明的儲君?”
若是沒有,那麼,一場動亂便近在眼前,秦國危矣!
白起搖了搖頭:“武王年歲尚輕,膝下并無子嗣,他又向來身強體健,有誰能料到他竟會去得這樣早?便是他自己也未曾預料到。在武王薨逝之後,秦國境内陷入了動蕩之中。惠文後與芈八子都想擁立自己的兒子,朝中大臣們各自站邊,一時之間,我秦國隐隐呈分裂之相。”
“芈八子,便是王上的生母。武王蕩是先君指定的繼承人,他的弟弟們可不是。既如此,諸位公子自然是誰有能耐誰上位。”
都想做秦王,可王位隻有一個,誰也不肯服誰,那就隻有鬥上一場,最終勝者上位,敗者喪命。
“這芈八子既然是稷兒的生母,可是她支持稷兒上位的?”嬴渠梁問。
能夠教出嬴稷這麼一位秦君來的,必定不會是什麼簡單的角色。嬴渠梁不會因為嬴稷的生母不是嬴驷的正妻,便小看了對方。
“芈八子的确是王上的生母,不過,當時她支持的并不是王上。因為王上當時在燕國為質,無法趕回秦國争奪王位,芈八子及其兄弟魏冉支持的是公子芾。”
“後來,還是趙武靈王支持王上繼位,派遣趙兵去燕國将王上護送回秦,王上才有了争奪大位的可能。②”
“這趙武靈王又是何人,先前寡人聽稷兒之言,我秦國在驷兒在位時期,便已成為最強的的國家之一,趙王為何有底氣幹涉我秦國王位之争?”
嬴渠梁雖然不曾經曆過後世的那些動亂,但他對各國實力的變化極為敏銳。
眼下看來,齊國在齊威王的統領之下,國力正蒸蒸日上,未來參與争霸的諸國之中,必有齊國一席之地。
趙國眼下還在給魏國當小弟,要看魏國的臉色行事,莫不是将來,趙國也出了個能人,使得趙國崛起?
“不錯,這趙武靈王的确是個有能耐的君王,他的‘胡服騎射’,使得趙國軍隊變得強大勇猛。若說在您這個時期,趙國還要看魏國臉色行事,那麼到了王上統治秦國的時期,趙國與魏國之間的關系,就倒了個個兒……”
在白起的講述之下,嬴渠梁明白了後世的種種變化。
在魏國衰落之後,齊國、秦國、趙國相繼崛起,都擁有了強大的國力,與争霸天下的資本。
正是這種改變,讓趙武靈王覺得,自己可以利用秦國的王位之争,下一盤大棋。
如果沒有趙武靈王這個外力的幫助,嬴稷絕對與秦王之位無緣。若趙武靈王能夠扶持嬴稷上位,那未來的秦王豈不是天然便會對趙國多幾分好感?
可惜,趙武靈王猜對了開頭,卻沒猜對結尾。他更是不曾預料到,看上去青澀稚嫩的少年嬴稷,到了日後,會成長為那樣一個狠角色。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暫且按下不提。
“在趙武靈王表明态度決定支持王上上位之後,芈八子和她的兄弟很快也轉變了态度,決定轉而支持王上。惠文後畢竟做了多年的王後與太後,人脈頗廣,芈八子與她對上,并沒有明顯的優勢。這種時候,任何外力的介入,都有可能影響最終的結果,芈八子自然要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
“況且,王上資質勝過公子芾,若不是王上在燕國為質,芈八子的第一選擇也會是王上。趙武靈王派人将王上送回秦國,對于芈八子而言,恰如瞌睡來了有人遞上了枕頭。”
“有了趙武靈王的助力,芈八子與魏侯很快便說服了那些正處于觀望狀态的大臣們。武王蕩是舉鼎而死,他的同母兄弟若是上位了,會不會也像他這般不穩重?反觀王上,小小年紀便在燕國為質,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又得了趙王的支持,他為何不能上位?”
“許多大臣們認為此言有理,便轉而支持王上。惠文後及其子很快便在鬥争中落敗,随後便是王上登基……不得不說,王上是天生的王者,雖然他并未接受過正統的繼承人教育,但他居然很快就掌握了大局……”
當然,在秦王稷在位初期,宣太後和魏冉也擁有不小的權利。
不過,白起想着,這一段就沒有必要特意向嬴渠梁提及了。畢竟嬴稷對他的祖父這般恭敬,肯定是希望能夠在自家祖父面前留個好印象的。反正,嬴渠梁想要了解的,也唯有與嬴稷有關的事。
而且,在嬴稷掌握大權之後,宣太後和魏冉很快便不能再桎梏嬴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