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氏夾在公婆中間,當真左右為難,好在昨晚與長柏商議此事,長柏已給出了态度:墨蘭自輕自賤,連累姐妹,贻羞家門,不可姑息!盛家是大戶人家,府上幾百口子人,若開了這個壞頭,豈不是自殺自滅?你盡管回話,一切由我擔着。
此事到底是後院紛争,林小娘又是半個長輩,長柏不便介入,海氏就成了她的傳聲筒。
她恭敬的朝盛紘福了一福,盡量把長柏的硬話說得婉轉點:父親,兒媳不便說長輩的是非,隻講我四妹妹吧!自從來了京城,母親哪次出門,沒帶着四妹妹?汴京高門大戶多了,但做嫡母的如此痛愛庶女,恐怕找不出幾家!
大娘子聽了這話,感激的看了海氏一眼,第一次覺得這個兒媳當真不錯。
“四妹妹想嫁高門也好,情投意合也好,終歸要守禮法,要顧體面,哪有女兒家上趕着去求的?”
盛紘聽了隻是歎氣,不知道說什麼好。
海氏看了看二人臉色表情,繼續說道:我聽下人說,林小娘幾次找父親拒婚,就是嫌那文舉人家境貧寒!
“哎,如今朝堂上的哪位大員,不是秀才舉人來的?有誰一開始便是高官顯貴的?便是父親,也是考了科舉,兩榜進士,然後克勤盡勉,累積資曆,造福地方百姓,漸成國之棟梁,林小娘何必瞧不起窮舉人呢?”
這馬屁拍的盛紘很舒服,但他腦海之中突然冒出一個從未有過的念頭:霜兒竟這般看不起貧寒學子,若自己當時隻是個窮秀才,那霜兒……
海氏見盛紘表情,判斷火候已到,就開始進入正題:父親,有句話本不當兒媳說的,可今日之事,稍有不慎就會禍延家族,兒媳不得不說幾句。
盛紘對兒媳婦頗為滿意,溫言到:你說。
海氏站直了身子,恭恭敬敬地說道:咱們盛家女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四妹妹鬧出這事,縱情有可原,也理不能恕!
“莫說梁家未必上門提親,就算提親了,有這個把柄在,她在婆家的日子恐怕也不好過!何況盛府上上下下幾百口人,若是有嘴松些的,把事兒傳到外頭去,豈非誤了父親的清譽?也誤了長柏仕途?”
自被海氏提醒林小娘看不起窮舉人後,盛紘心思漸漸發生變化,如今又聽她說起名聲和仕途,心中更加笃定:家中禍源都在一處,若不嚴加整治,必然累及根本!
他腦中盤算了片刻後,終于下定決心,對着大娘子與海氏道:我已答應墨蘭三日之約,三日過後,無論梁家上門與否,林栖閣上下内外,就由朝雲按家法處置吧!
大娘子聽了這話,喜得幾乎就要跳起來,海氏卻鎮定得多,依舊恭恭敬敬地低首說道:兒媳全憑父親做主!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就在盛紘下決心整頓林栖閣的時候,吳大娘子和梁晗這對母子,也帶着厚重的各色禮品到了盛府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