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維約瓦女士收養了她,培養她,将她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讓她能在她死是成為自己,繼續為紅色星河效力,繼續成為熾熱的溫暖的河流,她知道遲早有一天,西伯利亞會被紅色滾燙的海洋浸染的。
那天,就不會有人站在冰冷的寒風中了。
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成為新的巨人之心。
她的教養無疑也是成功的,年紀輕輕的隻有十五歲的索洛維約瓦女士就進入了巨人的心髒,雖然隻是邊緣,但她還有很多時間。
***
那時候白海工作者、森林探索者、軍隊也就是軍方,都看似屬于政府機構的絕對從屬機構,完全聽令于政府。
似乎一切都風平浪靜,時政明朗。
美洲基地和北歐基地與西伯利亞基地之間雖無直接聯系,但仍然存在不正當的貿易關系和非明面上的關系。
實際上内戰随時都會爆發,到了那時,他們就随時會撲上來,将這座基地撕得四分五裂。
民衆,人民也會被蠶食殆盡。
商人、旅人,流浪之人或許沒有那麼壞,這是非和平關系下的和平。
但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可不一定。
此時的森林,蔓延的和十幾年前,幾百年并無區别。
但情況并沒有一直着這樣表面上的太平下去。
算是矛盾爆發吧,并不能算是突如其來的問題——
那時白海工作者就和現在一樣,更像是科學家,一般住在主城,或者距離權力中心較近的地方,不屬于心髒,也屬于巨人的大腦部分了。
但森林探索者就不一樣了,兩個群體之間其實算是幾乎沒有共同點的,白海工作者生活在主城,有時候團體去往森林,在邊境駐紮,也就是在據點内駐紮。
在邊境,日常進入森林,對森林進行研究,勘察和探索,屬于研究性質,科研活動。
而森林探索者不同,他們大部分都是原本就住在邊境或者非主城的大小成鎮之中人,他們是牧民或者流浪者,大多數是隻能依賴進入森林探索,尋找能夠換取金錢而生存的人。
沒有進過系統性的培訓,基本沒有任何要求,隻要能帶回物品,就能換取金錢,跟賞金獵人本質上幾乎沒有差别,這就是最早也是森林探索者持續了數百年的生活狀态。
這時候兩者之間是不放在一起,是不同且沒有關系的兩個群體。
直到主城搬遷之後,直到索洛維約瓦女士和她的同僚們站在牌桌上時,作為巨人之心的人決定做出改變,徹底改寫了森林探索者持續幾百年的狀态。
他們的決定是徹底改革,也就是從這種賞金獵人的模式中徹底收編森林探索者,将他們變為跟白海工作者相似的政府直接管轄的運行模式。
出台的政策就是,給森林探索者頒發帶有信息和等級制度的工作證件,統一管理,統一審核,統一工資,算是績效制度,按照每月、每周的貢獻下發金錢。
沒有底薪,沒有初始薪資,沒有最少補貼。
這個貢獻指的就是帶回來的東西了。
政策出來之後森林探索者就由政府直接管理了,物品不在能拿去售賣,或者統一由人以不穩定的價格收購,再轉賣給政府。
而是直接遞交政府,由政府購買。
随之而來的,是法令,是新的政策。
這其實相當于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财路,因為價格的統一和不稀缺性。
很多森林中帶回來的物品都發生了貶值。
而且因為禁止了森林探索者将森林内的物品賣給他人,其他人也沒有地方出手,導緻單一的銷路,物品又實在量大。
本來能找到的東西就不多,稀有的,有價值的,來自舊世界的東西更使少之又少。
要找到,那幾乎是玩命,即使不是來自舊世界的東西,那些所謂能換的高價的,值錢的東西,要拿到手,也等同于玩命了。
這導緻了物品的進一步貶值。
很大一部分森林探索者連好不容易用命換來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因為政府的收編,森林探索者也算是進入了政府工作的範疇,所以那段時間大量邊境地區民衆申請成為森林探索者。
以為能拿道更多,甚至隻是能夠拿到些有定數的工錢。
這就導緻有更多的物品,更多的人湧入單一的市場,也會導緻一些普通人能夠拿道的物品貶值。
大部分人完全拿不到錢,隻能拿到完全不對等,無法比肩付出和心血的工資。
雖然大部分人依舊有着别的職業,但這也遠遠不夠。
大多數人沒有辦法兼顧自己職業的同時完成森林探索者的“工作”但一份工作又無法維持生存。
那就隻能更加拼命,付出生命的換來金錢,進入森林,完成工作,或者舍棄原有的工作,更加不要命的進入森林的更深處。
有些人就依賴森林探索者這份工作而活,無法放棄,有些人原本的工作無法維持生活,也無法放棄這份工作。
有些人覺得,或許,運氣好,再努力一點,就能賺到更多錢呢?
或許呢?
或許隻是運氣好一點,努力一點,就能有錢拿呢?
或許呢?
但,即使這樣,再怎麼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也于事無補。
這帶來的,是死亡,和不祥的陰影。
不是現在,不是今天,就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