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第一節課上完,辛彤彤快步走到講台上,用力拍了拍講桌。
“同學們聽我說,根據大家交上來的樂器名單,我們幾個班委篩選了一下适合的曲目,大家支持哪個就舉一下手啊!”
本就不怎麼吵鬧的班級立刻安靜下來。
辛彤彤:“第一首是《我的未來不是夢》,會吉他、貝斯、架子鼓的同學演奏,其餘的同學跟着合唱。”
祝思倩湊到陳丹丹耳邊,低聲說:“好沒新意的曲子,我記得去年藝術節有個班就表演的這個。”
陳丹丹輕聲道:“是嗎?我記不清了。”
去年藝術節她參加了班級的合唱,按照學校要求邀請了父母參加,收到家長邀請函時,他們欣然答應,滿口都是“爸爸/媽媽一定去”。
等到上台演唱的前一秒,她還是沒有看見他們的身影,不該抱有的期待讓她失魂落魄,以至于那天究竟有哪些節目,她根本一點印象都沒有。
許是看同學們反應不夠熱烈,辛彤彤頓了頓,才繼續往下說:“第二首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歡迎會吉他、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這些樂器的同學們演奏。”
這回同學們的反應要稍微熱烈一點,這首歌近兩年沒有在學校演奏過,有那麼些新意,而且班上不少同學都會這幾種樂器中的一種或幾種,甚至還有些同學練過這首曲子,可以節省不少排練時間。
底下的同學們紛紛讨論起來,辛彤彤拍拍講台,示意大家先安靜下來聽她繼續說。
“第三首,是我們的原創歌曲,自己寫歌詞,自己作曲,在我們高中最後一次藝術節上留下屬于我們高二(16)班自己的歌曲!”
說出這話的時候,辛彤彤掌心冒汗。這是宣傳委員的提議,包括她在内的其他班委都覺得很不錯。雖然會耽誤同學們一些時間,但她對班裡多才多藝的同學們有信心。
陳丹丹兩手交叉墊在下巴上,望向講台上方明顯有點緊張的辛彤彤。
不得不說,這個提議大膽極了。在即将到來的分班考試之前,大家是否願意參與這樣耗費時間精力的事情,又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将它完成好,這都是未知數。
不過,火箭班的學生還是很喜歡挑戰的。
外加——
“用航哥的話來說,青春不再來,我們這輩子也隻有這一次高二,高中時代也隻剩下這最後一次藝術節,所以同學們,希望大家謹慎選擇,不留遺憾!”辛彤彤提高了聲音,“我先投一個第三首。”
台下的氣氛果然熱烈起來,最後的舉手投票結果也顯示,支持第三首的同學最多,數量占到了全班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甚至陳丹丹周圍已經有同學開始讨論怎麼寫好第三首歌了。
“寫完曲子之後我們可以找音樂老師幫忙看一看。”
“我很久沒彈吉他了,正好回家練練吉他,免得手生。”
“歌詞的話,我覺得可以全班同學每個人寫一句诶,這樣豈不是很有意義?”
祝思倩也興奮地轉過頭和陳丹丹聊起來,“丹丹,我終于可以說服我媽繼續讓我在家裡練小提琴和鋼琴啦!你都不知道,我上了高二之後,我媽連碰都不讓我碰這些樂器,說是會影響學習成績。切,也不看看當初是誰送我去藝術培訓班學習的。”
陳丹丹有一搭沒一搭地應着,稍微低下頭,掩飾住了眼底的羨慕。
她小時候也喜歡過鋼琴,聽說她上幼兒園的時候路過鋼琴培訓班,聽到裡面傳來的鋼琴聲,當即要拉着爸爸媽媽進去看。
然而鋼琴太貴了,鋼琴課也一點都不便宜,那時候的父母沒有能力在還完房貸之餘還給她培養這樣昂貴的興趣愛好。
所以有時段言練鋼琴,她都跟在一旁聽,美名其曰“陪你練習”。
等到後來家裡經濟條件好轉,父母又選擇丢掉這段婚姻,各奔東西。而她,雖然還對他們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卻也還算有自知之明,沒再提出過學鋼琴、買鋼琴這樣的奢侈願望。
以至于她現在什麼樂器都不會,在藏龍卧虎的班級裡,像是個格格不入的異類。
——她聽祝思倩八卦過,班上大多數同學都是什麼鋼琴□□級、小提琴六七級之類的,也有學古筝、琵琶、笛子、吉他等等的,至少有一樣樂器拿得出手,
低下頭的同時,她聽見俞秉文問段言:“你對第三首感興趣嗎?”
段言嗯了一聲,“聽上去還挺有意思的。”
有點挑戰。
而他喜歡這樣的挑戰。
火箭班裡喜歡挑戰的同學并不少,最後還是采取了全班參與的方式,每個同學都寫一句歌詞。
寫歌詞的A4紙是按照S型在班裡傳的,先從第一列第一排同學開始,由他傳到身後第一列第二排的同學,再依次傳送。
不多時,陳丹丹收到了段言傳過來的A4紙。
該輪到她寫了。
入目之處,最後一句歌詞是:
「蟬鳴在耳邊響起
青春它永不凋零」
毫無疑問,這是段言寫下的歌詞,字迹龍飛鳳舞,力透紙背,可以窺見他個性裡暗藏的鋒利和年少意氣。
陳丹丹想了很久,在押韻和意境中徘徊再三,斟酌着用鋼筆緊接着寫下一句:
「回憶校園的美景
是我們大笑又肆意」
明明有那麼多美好的意象,鮮花、向日葵、海鷗、芳草,有那麼多酸不拉幾的形容詞和華麗的表達,她卻還是選擇了最樸實的詞語。
或許她心目中最美好的校園生活,就是有奮鬥,有歡笑。
……
吃過晚飯剛回到教室,雨就開始下起來。